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10月18日,成都博物馆与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联合举办了“红色薪火·岁月记忆——馆校协同共建大思政课主题活动”,以馆校协同为牵引,通过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揭牌“石犀话剧社”、革命后代讲述红色故事、原创话剧《上延安》展演、参观“岁月记忆:国宝西迁与高校入川”特展等环节,生动呈现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构建了馆校协同“大思政课”育人新平台。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校长罗宇(左)与成都博物馆馆长任舸(右)为石犀话剧社揭牌
现场活动以多元形式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实现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其中,抗战时期协进中学“红色校长”萧华清外孙女崔健女士动情讲述了外祖父“以革命精神办抗战教育”的热血往事;原创学生话剧《上延安》鲜活再现了协进师生在民族危亡之际追求光明的坚定选择;“岁月记忆:国宝西迁与高校入川”展览则用珍贵文物和史料档案,展现了四川人民守护文脉、支援抗战的壮阔历史。一系列沉浸式、互动式教育实践,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情怀与时代担当,实现了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
原创学生话剧《上延安》
据介绍,成都博物馆与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正式签署了馆校合作协议,明确在红色基因传承、思政课程创新与文化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共建路径。双方以革命文物、红色传统为核心,通过课程共研、展演共创、研学共育等路径,系统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红色基因与时代价值,推动革命文物从“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转变,实现“保护—研究—展示—教育”全链条活化升级。
未来,成都博物馆与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还将持续探索馆校协同育人新路径,为文教携手构建“大思政课”体系建设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图据成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