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甦) 10月31日,四川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工作人员田永丽专程来到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将一面印着“采集脐带血救生命 医护辛劳显真情”的锦旗,交到产房护士长杨海燕手中,向该院产科全体医护人员表达谢意。这面锦旗的背后,是一场跨越川沪两地,历时近一年的生命接力。
今年1月10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产科成功采集一份脐带血,随后这份脐带血被送往四川脐血库低温冻存。10月14日,这份冻存了9个月零5天的脐带血紧急运抵上海新道培血液病医院;10月15日,经复苏处理后,被顺利输注38岁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李女士体内,为其带来康复希望。
为救治李女士,医生制定了“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体移植)联合脐带血输注”方案。幸运的是,成都市五医院采集的这份脐带血,与李女士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10个点位中的8个相合,且细胞数也非常合适。
脐带血是新生儿出生后残留在脐带、胎盘中的血液,富含造血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三大来源之一,可用于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几十种疾病。上海新道培血液病医院医疗副院长兼血液一科主任刘芳表示,对于部分移植失败风险极高的患者,临床实践探索出了创新的治疗策略:在主干细胞输注前,预先输注脐带血。此方案将脐带血作为一种“生物免疫屏障”,可以为后续植入的造血干细胞扫清障碍,营造一个安全的植入微环境。
据杨海燕介绍,采集脐带血遵循严格流程,对母婴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我们也一直在科普脐带血知识,向准妈妈讲解采集的安全性,还通过系统培训熟练掌握采集技术,确保操作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