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姚:精准“查改治”破解村组财务“三难”
人民日报客户端  3小时前

  “现在报账不用跑断腿,村里的账也晒在阳光下,我这个小组长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三台乡三台社区米地拉么小组长普忠顺拿着刚报销的电费单据,脸上的笑容藏不住。

  这张在以前要往返乡财政所两三趟才能报成的单子,如今通过“代理人”代收,5天就到账——这是大姚县用“深查、精改、长治”三步工作法破解村组财务“三难”的生动写照。

  此前,村组财务管理的“堵点”让不少像普忠顺这样的基层干部犯愁。偏远村组报账要跑几十里山路,往返一次花大半天;500元以内的小额支出难取票,堆成山的“白条”成了监管盲区;审批流程层层卡,报销单被退回三四次是常事。这些“路程远往返难、白条入账监管难、审批繁琐报账难”的顽疾,不仅让群众心里打鼓,更成了基层稳定的“隐形隐患”。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监督的靶向。”县纪委监委把村组财务整治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突破口,以三台乡为试点,组织全乡8个村(居)委会及92个村组,围绕报账流程、票据、资金、公示等关键环节,梳理近3年账目,开展拉网式自查。发现“小组长垫资难报”“小额支出反复跑”“白条堆积”“集体收益缴存不及时”等问题22个。乡纪委牵头财政所、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组建核查专班,对自查问题“过筛式”核查。县纪委监委采取“室组地” 联动、“蹲点式”调研方式,通过核查凭证、访谈党员干部群众,深挖偏远村组报账往返成本高诱发坐收坐支,审批层级多标准高致材料反复退回、小额支出难取票滋生管理混乱等11项深层矛盾,建立问题台账导航施治。

  “红牌问题必须严查,绿牌问题马上整改!”乡财政所的公示栏前,村民们围着新挂出的“五色牌”议论纷纷。这是大姚县三台乡创新的整改“密码”:虚报冒领的“红牌” 问题当天移交,审批签字遗漏的“蓝牌”问题15天内清零,连票据粘贴不规范的“绿牌”问题也有人盯着整改。普忠顺记得,自己垫资 300元修水管的票据曾被“卡”了半年,这次挂上“黄牌”后,乡纪委干部带着财政所人员上门指导,一周就报了下来。如今,全乡已整改销号63个问题,12.3万元历史挂账清零,村民看着公示栏里的《代存确认单》开心地说:“村里的钱像自家存折一样清楚。”

  变化不止在账本上。在偏远的多底河村,乡包村组长成了“报账代理人”,村民小组长用微信转账后,代理人当天就把钱存进集体账户,再也不用揣着现金跑山路;500元以内的小额支出,规范后的“白条”能堂堂正正入账。 更让群众安心的是,报账周期从15天缩到5天,偏远村组一年能省5000元报账成本,村民组长满意度从76%飙升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