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得金龙腾空舞,镂出金鸡报五更,刻成白鸟枝头唱,花开引蜜蜂……”这是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的民歌,唱词生动描述了剑川木雕的精湛技艺。
剑川木雕历史悠久,已有上千年历史。传统的剑川木雕主要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大木作”主要指建造房屋的木架结构部分;“小木作”则主要指房屋建筑装修装饰与木制家什部分。
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剑川木雕匠人走南闯北,将剑川木雕技艺带向全国各地,就连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里,都有剑川木雕匠人的杰作。2011年,剑川木雕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传统的剑川木雕制作,用料十分考究,对有瑕疵的木料直接弃之不用。随着时代发展,剑川木雕也在传承中不断革新,产品不断多元,从单纯地服务于建筑及装饰,向生活器具、儿童玩具、摆件和艺术品等方向拓展。产品变化,用料也更加包容。一些材质有瑕疵、形陋貌拙的木料,经过精心雕琢,也能变为一件精美的器具和艺术品。
对此,剑川新生代木雕匠人施顺华有过形象的描述:“每一块木料都是独一无二的,材质和生长环境不同,造型和纹路肌理也自然会有差异。雕刻就像育人,要根据木料的特点,因材施艺,让每一块木料都能呈现它的光彩。”
目前,剑川木雕产品种类多达270多种,产品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块朴实无华的木料,经过木雕匠人精心雕琢,价值瞬间翻倍。在剑川,当地民众流传着“一两木屑一两银”的说法,剑川木雕的价值可见一斑。
如今,木雕产业也成为剑川县的特色产业。乡村振兴过程中,剑川县立足优势资源不断做强木雕产业,推动“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转化。截至2024年底,全县木雕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5万人,实现年产值5.5亿元以上,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