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确定建设第三批5个省级零碳园区
昆明信息港  2小时前

  8月16日,记者从云南省第三批零碳园区建设新闻发布会获悉,为推动绿色能源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发展优势,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名片,云南省持续开展省级零碳园区建设,于近日确定了第三批省级零碳园区建设名单,分别是云南宜良产业园区、云南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色金属及绿色能源片区)、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宁洱片区)、云南华坪产业园区(石龙坝清洁载能产业片区)。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碳排放的重点区域。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推进零碳园区建设对于云南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云南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截至目前,云南省已累计培育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86家(其中国家级136家)、绿色工业园区12个(其中国家级10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8家(其中国家级7家),绿色制造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建成一批绿色低碳产业园区

  我省顺利实施完成《云南绿色低碳产业园区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全省已认定的10家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在能源利用、资源利用、产业发展、设施配套、运营管理和园区环境等6个绿色低碳化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大力发展“绿电+先进制造”

  以新能源电池产业为例,作为我省“绿电+先进制造”的重点产业之一,近年来表现抢眼:在近3年来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72.1%。云南杉杉、曲靖亿纬锂能等项目陆续投产,带动全省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条不断完善;裕能、德方纳米等大批国内新能源电池巨头纷纷落地云南,优势企业梯队壮大,极大提升了产业规模。储能市场火热,远信、天德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也给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目前,围绕以磷锂资源优势为主的新能源电池产业,我省加快推动“磷矿—磷酸—磷酸铁——正极材料—电池”一体化生产,垂直整合新能源电池产业链。

  工业节能降碳成效显著

  持续实施工业节能改造工程,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近年来,按年度开展工业节能培训,累计培训约890人次;组织能效“领跑者”遴选,强化标准引领、选树标杆企业,鼓励企业比学赶超,带动全省工业能源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全省累计发布省级能效“领跑者”企业44户(次),累计入选全国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企业12户(次)。强化重点用能企业监管,推动企业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工业节能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大力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建设个旧、安宁和东川3个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遴选开远市、云南中洲海绵城市建材有限公司、云南祥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文山市等建设省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示范中心)。积极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分年度组织废钢铁、废纸加工、废塑料、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企业申报国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截至目前,全省共计有14户废钢铁加工配送和2户废旧轮胎、2户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列入国家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准入)条件企业名单。(云南网 记者段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