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
不少父母选择将孩子送出国门
赴海外求学
而此时,有一群“国际影帝”
每天想着“漂洋过海”来骗你......
蜀黍揭秘
2025年最新海外诈骗新套路
请务必提高警惕
<iframe class="video_iframe rich_pages" data-cover="http%3A%2F%2Fmmbiz.qpic.cn%2Fsz_mmbiz_jpg%2FrCVJp4wYu3KSkiac3jC3kyuga8HGdI9tt1iccwrc3IHX2Ubpx6v9qRfbB7bUfRo0CsUlhF0dJqFZZuZGsO6gY7icw%2F0%3Fwx_fmt%3Djpeg" data-mpvid="wxv_4135836295962509324" data-ratio="0.5625" src="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4135836295962509324" data-vidtype="2" data-w="720" style="width: 100%;height: 325px;"></iframe>
这是一个中国留学生
在西班牙被骗的真实案例
该留学生刚下飞机没多久
就接到了那个陌生电话
电话那头自称“驻外使馆工作人员”
通知他签证存在异常信息
要求立即配合调查
被吓得六神无主的留学生
根本没时间去求证
对方就发来了一段“警察视频通话”
背景是办案区
镜头里是穿着制服的“警官”
拿出一份带有公章的“通缉令”说
“你涉嫌境外洗钱
必须在宿舍内接受远程审查。”
并“恐吓”道
“不能对任何人透露
不许联系家人
一旦走漏风声
立即采取强制措施。”
在骗子的“指令”下
留学生将账户内的积蓄
转入所谓“安全账户”
这类案件具有以下几个高度一致的特征
针对性强
骗子利用“刚落地”“刚办卡”的时机下手
信息高度匹配,难以分辨真假
心理控制
通过“恐吓+隔离+保密”的方式
让受害人陷入“沉默执行”的状态
技术伪装
电话伪装、视频制服、假文书
环环相扣,极具欺骗性
金额巨大
一次骗取金额往往在
几十万至上百万元之间
且资金很快流向海外,难以追回
留学生为什么容易被骗?
因为对规则不熟,对语言不精
因为刚到一个陌生环境
正处于最不设防的状态
而骗子正是精准瞄准这些软肋
量身打造“跨国剧本”
让人一步步陷入陷阱
留学生常见的五类诈骗类型务必警惕
冒充使馆/公检法类诈骗
利用“签证异常”“涉案调查”
“账户冻结”等借口
逼迫留学生配合转账
属于高仿剧本型诈骗
虚拟绑架诈骗
骗子让留学生“断联”
制造“被失踪”假象
然后勒索家属钱财
兼职刷单类诈骗
利用留学生想赚生活费的心理
先返利再设“冻结门槛”
诱导不断追加投入,直至被骗
境外投资类诈骗
假冒“导师”“同胞企业家”等
建群拉人炒币、炒股
引导进入虚假平台
最后平台跑路
留学中介/转学骗局
谎称“有内部名额”“保送机会”
收取转学费、保荐费后消失
留学生不仅被骗钱
还可能被迫休学
请广大家长和留学生务必高度警惕
接到任何自称“使领馆”“公安机关”“移民局”等机构的电话或视频来电,要求转账、汇款、提供银行卡账号、验证码、密钥等操作的,一律不要相信,一律不要操作。
如遇到“签证出问题”“涉嫌犯罪需配合调查”等高压言辞,保持冷静,及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
留学生本人如接到可疑电话或被要求“配合调查”时,应立即联系家人、学校或使馆,切勿擅自行动,更不可“封闭自查”或“断联自保”。
家长如发现孩子突然联系减少、言语异常、行为反常,应第一时间与其核实情况,并报警或求助相关驻外机构。
END
文 字:徐 蓉、吴胜琴
发布:昆明市公安局新闻宣传处
编 辑:保航飞
审 核:马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