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道时评丨借风而起向世界,潍坊风筝奋力书写开放发展新答卷
新黄河  2025年04月18日

1984年,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举办,开启了一段从地方拓展至全球的文化交流之旅,潍坊也借风筝之名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这场以风筝为纽带的盛会,让“世界风筝都”潍坊与全球各地紧密相连,搭建起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桥梁。42年来,潍坊国际风筝会如何从一场地方活动蝶变为享誉全球的文化经济平台?答案藏在奋斗不息、创新不止与开放包容的发展基因之中。

凭奋斗逐风,打响风筝会知名度

潍坊风筝的全球化之路始于一次偶然的“邂逅”。1983年,上海市举办的中外风筝放飞表演邀请了潍坊参加。当潍坊市的50米大型“龙头蜈蚣”风筝在放飞场上腾空而起时,场上掌声雷动。美国西雅图风筝协会主席大卫·切克列被潍坊风筝的精湛工艺折服,原计划在美国举办国际风筝会的他,提议在潍坊办会。在大卫·切克列先生的支持下,1984年4月,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成功举办,11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揭开了潍坊“以线连世界”的序幕。

此后,潍坊持续奋进,在风筝文化传播的道路上大步前行,使潍坊国际风筝会成为潍坊融入全球的一张“黄金名片”。1988年,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主席团会议上,潍坊被一致推举为“世界风筝都”,使潍坊成为世界风筝文化交流传播中心。1989年,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建成,收藏展示各国精品风筝1000余只,全面展示了风筝文化,成为中外风筝爱好者向往的打卡地。2006年4月,潍坊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建成开放,风筝元素越来越多地嵌入城市人文景观,成为城市建设的最大亮点。2006年5月,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潍坊风筝一步步从本土走向全球,每一步都镌刻着这座城市拼搏奋进的印记。

以创新驱动,助推风筝翱翔新高度

潍坊国际风筝会多元形式的创新为其全球化注入了持续动力。从早期单一的风筝放飞,到如今涵盖世界风筝锦标赛、元宇宙风筝会、潍坊风筝产业博览会、电商直播大会等多项跨界活动的嘉年华模式,潍坊不断突破传播边界,让风筝文化以多元化的方式触达全球。

潍坊风筝的破圈发展为潍坊国际风筝会迈向全球化奠定了坚实“底气”。在全球化进程中,潍坊风筝通过主题设计搭建起国际交流桥梁。借助特色主题设计,潍坊风筝不仅作为文化符号在国际舞台广泛传播,更在经济、文化交流层面深化了国际合作,成为连接世界的“和平纽带”。这一纽带,助力潍坊国际风筝会在全球范围拓展影响力,持续推动风筝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阔空间奋勇迈进。

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全球化进程源于其多元创新与潍坊风筝的破圈发展的双重驱动。它使得潍坊的城市知名度呈指数级攀升,世界各地的游客因风筝盛会纷至沓来,在欣赏漫天风筝的同时,深入领略潍坊的风土人情,带动了潍坊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潍坊风筝不仅飞越天际,更在产业升级、城市品牌塑造中展翅高飞。

用开放融合,架设全球对话新桥梁

1989年,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落户潍坊,标志着潍坊成为全球风筝文化中心。此后,潍坊风筝会积极探索、不断突破,其发展路径持续拓展延伸。经贸洽谈活动有序开展,为风筝会注入经济活力,让风筝会成为商业合作的优质平台;文旅推广板块借助风筝文化的独特魅力,搭建起全球文化交流的桥梁。

自1984年首届国际风筝会举办以来,潍坊通过风筝这一载体,吸引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爱好者参与。如今,年产值超20亿元的风筝产业链辐射全国,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这条“空中纽带”与潍坊紧密相连。潍坊正以“风筝+”的多元生态,续写“一线牵世界”的传奇。

42年的时间,潍坊朝着全球舞台稳步迈进,用一根风筝线编织出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网络。当元宇宙风筝会突破物理空间,当“一带一路”中国龙风筝架起跨国商桥,潍坊国际风筝会早已超脱了传统活动的范畴,不仅成为展示风筝技艺、传播风筝文化的平台,更以风筝为媒传递和平与友谊。作为“国际和平城市”,潍坊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让风筝文化成为全球对话的“和平密码”。

新黄河潍坊频道:贾秀媛

编辑:贾秀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