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形势,潍坊高密市政企协同发力,通过创新市场开拓策略、深耕细分领域等举措,在稳外贸、拓市场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当地企业正以“冷门赛道突围”“双循环市场布局”等创新实践,在逆势中开辟发展新空间。
走进高密市佰思特防护用品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18万双PU劳保手套正通过全自动生产线完成质检包装,即将发往印度、越南等新兴市场。“我们实施‘东方不亮西方亮’战略,将出口重心从传统市场转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目前亚洲、非洲市场份额已提升至35%。”公司副总经理田增辉介绍,企业坚持以变应变,积极开辟新市场,最大限度降低和规避市场风险,确保健康发展。
这种政企协同的韧性发展模式,源于高密市构建的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该市创新实施“服务企业专员2.0版”,由市领导带头包靠重点企业,建立“要素保障清单”和“问题解决台账”,今年已协调解决融资、用工等难题237件。特别是在外贸领域,市商务局牵头组建RCEP专家服务团,为企业提供关税筹划、合规认证等专项服务。
差异化竞争策略正在当地形成“蚂蚁雄兵”效应。在瑞进机械有限公司产品陈列室,一批造型精巧的地板支架和取暖炉格外引人注目。“我们专注于研发和生产紧俏产品和稀缺产品,让冷门产品爆出热度,从而拥有更大的产品话语权和价格优势,而且发展潜力和空间非常广阔,我们的产品国际市场订单源源不断。”生产经理李英娥透露,企业专注研发生产“人无我有”的细分产品,凭借技术专利构筑护城河,今年一季度销售收入达3500万元,同比增长12%。
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高密市聚力打造高端装备、高档家纺两个千亿级和安防用品、高端化工两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培育智能制造、医药健康、食品加工、临港物流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2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家,省“瞪羚”企业12家,省专精特新企业55家,省创新型企业128家,省级“隐形冠军”8家,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生态。
“双循环市场布局”战略的深入实施,让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安防产业集群通过“直播电商+展会经济”新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其中网上销售量占据全网市场份额的60%,淘宝平台安全防护鞋销量前十店铺中有八家来自高密。在第108届中国国际劳动保护用品交易会上,300多家安防用品企业组成的“高密军团”,3天时间与2000余家企业达成3.2亿元合作意向。豪迈科技等龙头企业则在8个国家建立海外公司,全球轮胎模具市场占有率已达34.4%。高密市商务局局长曹文介绍,通过构建“诉求收集-精准施策-效果评估”闭环机制,已帮助42家企业实现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着眼更高水平开放,高密市正加快布局外贸新基建。2025年将进一步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境内外展会,加快建设捷虎、鼎固等跨境电商产业园,大力开拓“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扩大陆海空联运、中欧班列、国际公路运输业务,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外向型动能。
编辑:李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