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铁以350公里时速飞驰而过,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山东潍坊安丘市,三家分属不同行业的企业却都融入了同一条轨道交通产业链,三顺智能的智慧照明系统、七维材料的水性涂层技术、秋辰机械的数字化制动阀体——犹如穿破技术壁垒的三柄创新“三叉戟”,印证了“创新浓度决定产业高度”的发展规律。
走进山东三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4条SMT生产线和2条DIP生产线全速运转,通过振动测试的高铁中车照明控制系统正在装箱。“我们在智能触屏系统与智慧照明系统两大领域都建立了自主生产线,确保触控模组的精度与稳定性。”副总经理徐建伟介绍,凭借155项专利技术支撑,该企业的触屏系统已占据海尔卡萨帝系列80%的市场份额。
安丘“一企一策”精准滴灌模式,正在将更多传统工厂淬炼为创新主体。通过“带企业家上门对接”等方式,促成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技术、人才、平台合作。该市已建成74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一季度,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活动数量同比增长52.3%,盛宝传热等企业的7项创新成果入选国家科技成果库,展现出强劲科创活力。
“轨道交通耐候性达1000小时,温差耐受区间横跨零下40摄氏度至零上80度。”在山东七维新材料的实验室里,副总崔薇展示的环保涂层技术,不仅实现VOC排放降低70%,其耐酸碱盐雾复合性能更打破国际垄断。这家手握42项专利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通过与清华等高校共建实验室、参编2项国家技术标准、主导完成2项国家级重点项目,成为中车、国铁、康明斯等头部企业合作伙伴,其水性涂料方案近期助力国内一家大型电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印证了创新驱动的国际竞争力。
在山东秋辰机械铸造车间内,机械臂托举着通红的高铁制动配件盘毛坯精准落位,车间大屏追踪着新一代制动阀体生产进度——这些采用无模铸造技术打造的产品,精度达到微米级。“数字化改造将使我们的生产体系发生质的飞跃。”企业技术负责人介绍,改造完成后不仅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还将有效降低产品缺陷率,为高铁核心部件锻造更精密的“数字筋骨”。
这正是安丘“智造强基”的生动实践。当地构建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单项冠军”培育体系,配合政府搭建的“平台+生态”数字化转型支持系统,通过技改补贴、智能诊断等政策工具包,推动产业升级。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在装备制造业10.9%的增速中,数字化改造的贡献率超六成。
三家企业的进阶轨迹,暗合着安丘“2+7+N”链式培育逻辑。2025年出台的《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方案》构建起“产业图谱+行动方案+政策包”体系:聚焦2条优势链,培育7条潜力链,布局N条新兴赛道。在链长制的强力推动下,一季度,28家产值过亿元级“头雁”与33家翻番增长“雁群”形成梯队效应,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分别以21.1%、10.9%、29.6%的增速,合力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
放眼全市,越来越多的安丘企业踩着创新阶梯攀上行业塔尖:蓝想环境以70%的占有率主导消雾节水冷却塔市场,埃尔派占据锂电池粉碎设备70%份额,盛宝复合材料的溴素提取设备更是问鼎全球第一。这些隐形冠军还包括鲁安药业(扑热息痛原料药国内70%/国际30%)、渠风食品(谷朊粉国内42%)等一批行业翘楚。
以梯度培育强化创新基础,用链式思维构建产业生态,安丘产业升级路径,就藏在这些把“一米宽”市场做到“百米深”的创新故事里。
编辑: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