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的城市中,潍坊是名副其实的“隐藏大佬”。
先来看几个最近的榜单——
6月28日,山东省政府通报表扬2024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和进步明显的县(市、区),潍坊市奎文区、诸城市、临朐县榜上有名,被评为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的县(市、区),入选数量排在全省前列。
6月26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2025年先进级(省级)智能工厂和省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公示名单,潍坊市30家企业入选先进级(省级)智能工厂,41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入选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
3月14日,教育部发布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潍坊市5个县(市、区)上榜,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
三个榜单,一个体现区域协调发展,一个反映制造业水准,一个折射民生福祉。
这恰是潍坊发展的显著特色:均衡,经济、文化、区域、产业、民生等齐头并进。去年,潍坊经济表现亮眼,GDP迈上8200亿台阶,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3项增速高于全省平均、10项居全省前6位,但其他领域并未落下,上述三个榜单是一个完美缩影。
更关键的是,均衡发展的模式,强大的产业集群,成功凝聚了市民共识和人才共识,辅以潍坊让“人”满意的发展理念,汇聚成强大的前行动力,成就了当下的潍坊,亦奠定了潍坊未来向上的基本盘。
因此,剖析潍坊的进阶模式,对很多城市都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1
均衡发展的直接结果,就是经济发展的效益能很快反馈到城市生活的细枝末节,让生活于斯的人能有切身的获得感。
7月4日,在潍坊举行的“决胜‘十四五’ 谋篇‘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多个“有温度”的数据——
在全国首创“单病种群体管理”,对152个常见病种、158万患者实行健康群管理,2024年基层卫生综试区建设年度评估全国第1.
扎实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152所崭新中小学拔地而起,344所优质幼儿园花开遍地,新增29万个学位。
推动优质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直达基层,深度沁润百姓日常生活,建成超然书房88处、校园书苑34处,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增至23家。
观察一座城市,不仅要关注宏大叙事,聚焦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细节,更能感受到城市真实的一面。
可以说,办好市民身边事,是潍坊发展逻辑的起点。数据显示,2024年潍坊民生支出达到742.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3%。这是潍坊所提出的“统筹抓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让发展更有质感、民生更有温度、社会保持安定”的最佳注脚。
民生的厚度,塑造了潍坊城市品质的底色。今年2月,《2024中国城市宜居指数综合分析表》在京发布,潍坊位列全国宜居百强城市第45位,较去年上升22个位次。
以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口袋公园为例,全市已建设超过千处,让居民“出门见绿”,并正在嵌入更多新功能、新场景。让民众满意,拉满情绪价值,城市就有“精气神”,凝聚更大向心力。
让“人”满意,还体现在重视、服务企业家方面。潍坊连续3年在全市新春第一会上表扬优秀企业和企业家,把每年11月1日定为“企业家日”,召开企业家大会,致敬企业家,让企业家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城市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做法,通过乡情纽带传递给在外的潍坊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城市的认可。近年来,1300多名潍商返乡创业,达成项目200多个,涉及资金超过1000亿元。
正因为让“人”满意,凝结多方之力,潍坊这些年才能走出向上曲线。2024年潍坊多项发展成绩走在全省前列,名列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 “一等”等次。
2
潍坊的另一个成功之处,是与人才达成的“双向奔赴”共识。
人才选择城市,主要看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潍坊一二三产业各有千秋,产业场景丰富,为各类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赢得了人才的青睐。
中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4日发布会上的数据显示,潍坊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58.7亿元、全省第1、五年增长30.9%,蔬菜、畜禽、花卉、农机、玉米5个产业突破千亿级,粮食连续四年“三增长”,蔬菜产销量、盆栽花规模全国最大,全国500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数量全国第1.
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潍坊同样亮眼。拥有所有31个制造业行业,制造业总量约占全省1/10、全国1/100.集聚形成了动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工业、高端化工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第三产业占比最高,2024年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028.1亿元,比上年增长5.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1%。
三大产业都强的态势,构建出潍坊多产业人才的结构以及吸引人才的强磁场。
去年9月,潍坊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37万人,拥有国家级领军人才144人、山东泰山系列人才368人、潍坊鸢都系列人才561人,人才综合竞争力走在全省前列,连续5年在省人才考核中居第一。
潍坊也以最大诚意礼遇人才。设立人才日,让人才站上城市C位。同时,给予人才真金白银的扶持。今年,潍坊安排市级预算7200万元,对入选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国家海外重点人才、国家重点人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泰山学者等,在享受国家和省支持政策的同时,市财政给予100万元至300万元的经费资助;给予鸢都产业领军人才、鸢都学者20万元至800万元经费资助支持,吸引和培育更多高端人才落户。
目前,潍坊还在积蓄科研资源,为人才搭建更多舞台。
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5所顶尖高校先后与潍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山大潍坊研究院、工信部直属高校先进技术成果潍坊转化基地顺利揭牌运行。这些机构,与潍坊低空经济、元宇宙等新兴产业具有非常高的契合点,也是人才的兴趣点。
3
一座城市的发展前景越大,各类资源达成共识的机会就越大,吸引力就越强。面向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潍坊起码具有两大优势。做好这两篇文章,潍坊会赢得更多“人”。
一是作为山东几何中心的区位条件,潍坊将迎来全新机遇。
潍坊交通部门已开始行动。近年来,大力实施便捷通畅公路网、“轨道上的潍坊”、亿吨枢纽大港、特色航空枢纽四大攻坚行动,建成“三纵六横”高速骨干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67公里、全省第3.铁路通车里程884公里、全省第1.
此外,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潍坊段全线开工,建成后1.5小时到北京、2.5小时到上海,潍坊港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21个,小清河实现全线复航,潍坊机场通航12个城市,“十四五”交通领域预计完成投资907.4亿元,“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更加完善。
便利、畅通的交通是区域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潍坊通过巨额投资,自身将更便捷的融入山东乃至全国的发展大局。
二是均衡向前的三大产业,成为潍坊的护城河和强引擎。
在当下的环境中,三大产业的协同共进,能大大提升区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而且,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冲突,农业的含金量和重要性正在提升。作为中国农业领头羊的潍坊,未来将承担更大使命。
三大产业相互融合,还能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潍坊被誉为“中国农机之都”,就是农业和工业融合的结果。目前,潍坊拥有农机生产企业657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712家,全产业链产值过千亿元,智慧农机产值占全国的1/4.
有了这些支撑,未来一段时间潍坊向上的势头不会变。
城市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透视潍坊的发展路径,让“人”满意,让“人”拥有机会,让“人”看到光明的前景,始终是城市的努力方向。
一句话,城市里的“人”满意了,城市才有未来。
(来源:青小岛)
编辑: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