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诸城:绿叶变“金叶”,茶旅融合绘就富民强村新画卷
新黄河  6小时前

一片叶子,撬动一方产业;一缕茶香,浸润乡愁故里。潍坊诸城市桃林镇以茶叶为媒,奏响了“一叶兴业,强村富民”的振兴乐章,让“茶园深处是故乡”的美好愿景落地生根、拔节生长。如今,桃林镇依托茶叶品质提升与茶旅融合发展,让茶园成为富民强村的“绿色银行”,一幅茶香飘远、游客如织的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展。

产旅融合,用茶香串起产旅故事

“茶在山中长,人在画中游”这不仅是桃林的实景描摹,更是产旅融合的初心写照。这里既有“茶入山色,山有茶影”的诗意景致,更有“南茶北引”六十年沉淀的产业根基。

“康养桃林田园游”里,游客可在樱桃树下垂钓,到农家乐品尝茶炖土鸡;“醉美桃林畅玩游”中,既能挑战七彩山道,又能体验峡谷漂流;“乐享桃林童趣游”让孩子们在农耕基地认识农作物,在民俗村学做布鞋;“茶香桃林研学游”串联起茶文化广场、清水茶园等景点,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采茶、炒茶、点茶的乐趣。“一片叶子的奇妙旅程”,让每一位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既读懂茶的“前世今生”,也触摸到故乡的文化肌理。

在这里,游客不仅是风景的观赏者,更成了故事的参与者、文化的传播者,当游客的脚步踏遍这四季皆景的路线,他们带走的不仅是旅途的记忆,更成了故乡故事的传播者。让风景有故事,让故事有温度,让温度可传承,这便是桃林镇产旅融合的深层智慧。

产业升级,以品质锻造品牌认同

茶旅路线的火爆,背后是桃林镇对茶叶品质的极致追求。好茶叶是种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桃林镇创新推出“茶园双管”体系,将有管理精力的茶农纳入“茶园监管”,建设生态茶园,搭建交易市场,确保优质优价。缺乏管理能力的茶农全程“茶园托管”,保证茶青品质,降低管理成本,通过托管服务收入,拓宽集体增收渠道。从“看天吃饭”到“标准种植”,桃林茶叶的品质创新,让每一片叶子都更“值钱”。

品质提升催生了品牌自信。目前,诸城茶叶品牌拥有1件“诸城绿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山东省著名商标、3件山东省名牌产品。此外,2家茶叶加工企业的产品已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6家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6个茶叶基地获得省级无公害基地认证。桃林镇成功获评“诸城绿茶”全国绿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而“诸城绿茶”和“诸城红茶”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增收致富,让产业链条结出“富民果”

产业链的延伸让茶香飘得更远。作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先行地区,近年来,诸城市深耕绿茶品牌,坚持以茶致富、以茶兴业,积极探索从茶叶种植、生产到加工、销售的链条式发展模式,有力带动产业的整体效益提升,也显著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在这里,抹茶粉不仅做成冰淇淋、糕点,更走进保健品、洗化品领域。与得利斯等企业合作的茶叶水饺、料理包,让茶叶从“饮品”变“食材”。正如茶企老板所说:“过去卖茶叶,现在卖创意,产业链长一寸,农民钱包鼓一分。”

从苏轼笔下“且将新火试新茶”的闲情,到如今“茶旅融合促振兴”的豪情,桃林镇的茶叶故事,写满了传承与创新。在“茶香创客”合作社里,青年们将茶元素融入漆扇、帆布包,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焕发时尚活力。

一片茶叶,承载着生态之美;一条路线,串联起城乡之情;一个产业,托举起振兴之梦。如今的桃林镇,春有采茶节的忙碌,夏有漂流季的欢腾,秋有丰收宴的喜悦,冬有民俗展的热闹。“茶园深处是故乡”不再是广告语,而是游子归来的理由,是游客向往的远方,是村民奋斗的家园。

编辑: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