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高新区:以清廉学校建设助推教育治理系统升级
新黄河  昨天 16:58

在潍坊高新区智谷学校里有一条“思政长廊”,里面摆放着近百件老党员捐赠的革命文物。

“我们充分挖掘蕴含在文物里的育人价值,让每一件文物都能‘讲故事’。”智谷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潘秀玲说,“目前,红色故事集里已有了《一个搪瓷杯》《粮票里的故事》等50多个故事。学生在讲故事、听故事、演故事中感受到老一辈建设者艰苦朴素、清正廉洁、担当奉献的精神力量。”

潍坊高新区教体局在推进清廉学校建设过程中,着力推进与学校党的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师德建设等的“五个融入”,实现清廉教育与学生成长过程的同步推进,与现代学校治理进程的同步实施。

2021年9月,当潍坊高新区智谷学校投入使用,面对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一次“好团队”标准的大讨论活动。

“‘团结’成为当年学校的年度热词。”智谷学校校长刘知斌说,“如何把老师们的心声转化为学校治理的路线图,成为学校班子工作思考的方向。”学校把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融入新学校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当第一年的职称竞聘工作开始时,智谷学校的老师发现自己的成绩已通过智能化绩效考核平台核算出来了。

“我们不用再去提交证书材料,也不用去担心成绩会不会算错、会不会被人暗中做手脚。”智谷学校的张雪娇老师说,“学校根据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的竞聘方案,开发了智能绩效考核平台。日常工作中大家有什么称号荣誉,可以随时上传到平台上。”智能平台会自动完成个人成绩的核算,每个人成绩都公开接受大家的查询。阳光治理让老师们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减少了无效的内耗和焦虑。

数字化、智能化是潍坊高新区推进清廉学校建设成功实践。义务教育招生报名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教师竞聘上岗系统、教育综合督导系统、研学实践费用监管系统、民办幼儿园监管资金管理系统……一个个数字化平台实现了资金、考核、评价等高利害性、高关注度工作的阳光落实。阳光是清廉最好的防腐剂,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杜绝了人为因素对制度和流程的干扰影响。

清廉学校的建设过程,就是对传统治理流程的再造过程,更是对校园文化、课程文化的持续渗透过程。潍坊高新区把清廉思想融入学科教学、思政课程、艺术创作、团队日活动,实现对学生生命成长的伴随式教育。

潍坊高新区东方学校引导师生对清廉学校的关键词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规则、制度、民主、诚实、自律、奉献、节俭、担当、正直、敬畏、守纪……53个清廉关键词犹如一个个支撑点,丰富了实施路径。

“我们围绕这些关键词充分挖掘教材内的清廉教育资源,实现与课堂教学的同步实施。”潍坊高新区东华学校负责人说,“同时,我们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开发‘成长关键词’主题月系列活动。”

“我们在打造非遗特色品牌时,把郑板桥身上清廉、为民、正直的关键词作为创作素材。”东华学校副校长郭雯说,“郑板桥思政融入木版雕刻、油伞制作、陶瓷烧制、铜像浮雕、印章雕刻等的创作过程。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实现了清廉思想与传统文化的生动契合。”

潍坊高新区立足学生的生命成长,针对学生的思想成长、心理健康、思维发展、体育运动等非知识关键要素的发展,开发建设起了生命成长课程体系。

“我们把清廉的思想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在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的同时,也让清廉教育有了时间、课程、师资和评价的保障。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表现,会通过多元的过程性评价的方式计入综合素质评价。让学生在知廉、崇廉、尚廉、践廉中树立规矩意识、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潍坊高新区教科院副院长赵文景说道。

清廉学校建设也融入了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过程中。“我们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现党组织对‘三重一大’事项的民主决策。”潍坊高新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刘相合说,“我们建立健全了教职工、家委会、两代表一委员参与学校治理的工作机制。”

在高新区凡是涉及教师、学生切身利益的重大制度,都要经过“三上三下”的反复征求意见的程序。“在制定师德考核方案时,我们坚持底线思维,经过反复讨论酝酿,总结列出了10条师德红线。”潍坊高新区清平小学支部书记郭强说,“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使政策的刚性要求内化成凝聚师生共识的内部制度。清廉要求转成为大家自觉遵守、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

“清廉学校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作,把清廉教育要求深深地扎根到学校教育教学、教育治理的土壤里,才能保持清廉教育的可持续性,才能在推进学生生命成长中显现出真实力量。”潍坊高新区教体局纪委书记李晓说。“组织有保障、活动有载体、形式有创新、流程有优化、评价有跟踪,清廉学校建设为学校治理系统更新升级提供了切入点。”

编辑:李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