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钱欢青
译林出版社“人文与社会译丛”之《文化的阐释》近日出版,该书是文化人类学的里程碑式经典,“内卷”“浓描”概念作者、符号人类学巨匠格尔茨代表作。
什么是文化?文化对人来说有何重要意义?文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人的活动?巴厘岛上土著居民的斗鸡,对我们理解文化有何指导意义?在《文化的阐释》中,著名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发展了“浓描”的概念,并由此重写了整个学科的规则。格尔茨认为,文化并不驱动人类行为,相反,文化是一个符号的网络,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意义何在。“浓描”不仅阐释行为本身,而且说明产生某种行为的环境,因此,进行“浓描”是人类学家最基本的任务。这部开创性的著作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他人的文化、对自己的文化的看法,是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研究者以及想要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的读者的必读之书。
著名学者王笛表示:“多年以前,我刚接触到微观历史,他那篇关于印尼巴厘岛斗鸡的人类学研究,让我眼界大开,反复研读,懂得了那些所谓‘无意义’的活动,其中有许多奥秘有待我们去发现。”
该书作者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1926—2006),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符号人类学和阐释人类学的主要倡导者。1956年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并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他曾于印度尼西亚、摩洛哥等地展开广泛而有深度的田野调查,由此而产生的文本成为民族志写作的典范。主要著作有《农业的内卷化》(1964)、《文化的阐释》(1973)、《尼加拉》(1980)、《地方知识》(1983)、《追寻事实》(1995)、《烛幽之光》(2000)、《斯人斯世》(2010)等。
编辑:徐征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