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晨创作谈:《快雪时晴》是一篇有情的小说
新黄河  昨天 10:20

作者:王方晨  

短篇小说《快雪时晴》发表后,我收到了不少反馈。江西有个读者的话,让我心头一震。他说他感动于蕴含在作品中的浓浓的人间真情。

我写了传统文化,确实也写了情。《快雪时晴》是一篇有情的小说。

我认为,人类的情感,既是文学世界的根基,也是文学世界的血肉。

小说中有段描写,是这样的:“他没写,又像什么都写了。写的都是胸中块垒。一辈子的积郁,都被他一一写在空中了。一笔一画,雷霆万钧。”但这一笔一画,又都是深情。

老竹年轻时失恋,醉倒在护城河的岸边,水像从他空洞的眼里流出来的。这水是泉水,也是情。

爱人离他而去,他在雪地上写下爱人的名字,也是情。

相濡以沫的贤妻亡故,他化纸为灰,更为了感情。

贤妻要他好好活下去,他要好好活。对他来说,写字就是好好活着。只有辽阔的天空才能盛得下他对亡妻无尽的思念,他选择把字写在空中。他不哭,流不出一滴眼泪,也是感情。无声的怀念,比泪水更彻骨。

这人类的感情,就是沉默的暗河与超越的烛火​。耗去漫长的岁月,终于发现了自己的所爱,小梅回来了。她有无限的内疚,但老竹一句话,超度了她:“不论经历了什么,人真为了一颗心,就不会没脸。”而在他眼中,小梅“强似多少人”。​

心有灵犀者相惜,老琴师同样看到了小梅的珍贵,因为老琴师认为,凡吃过苦的善良的人们,都会被淬炼为金子。而那苦,非关乎物质,而是心苦,黄连再苦没有心里苦。

《快雪时晴》对人类情感的描摹,就如小说中的“雪地留痕”,表面极简克制,内里暗涌奔流。我们都在虚空发送信号,渴望被同道者接收。

​最深重的情感,常显形于沉默。​最坚韧的联结,常诞生于毁灭。​最温暖的相拥,常隔着虚空​。

那些无人看见的字迹,恰是对存在最赤诚最深情的告白。

感谢《小说选刊》,感谢读者对我厚爱。你们的善良和理解,是我继续写作的动力。

编辑:钱欢青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