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江丹
“手环内的灯光逐渐平稳,随着郝悦琪的呼吸呈现出淡白色的光芒,大家都显得很紧张,眼神中透露出期待。如果本次测试成功,持续十三年的‘分身’项目将迎来开花结果。这将预示着中国科学家在‘无接触操控体外仿生人’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意味着人类的认知系统得到非凡延伸——即使人们是坐在家里足不出户,你的机器人替身也能帮你在大洋彼岸跑腿执行你想做的任何事。”
青年作家刘汉霖的长篇新作《2085》融合现实主义与科幻思辨,将故事设定在突破时空界限的良渚未来之城,讲述了一名“00后”在85岁时的生命思考。
《2085》以“00后”的独特视角,立足于“AI科技元年”的时代背景,回望中华文明历史,探讨当下人生价值及未来人类生命的意义,深刻反思科技浪潮席卷全球背景下,未来城市规划、AI介入心理健康服务、医疗救助、社交需求困境、科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社会民生议题。小说植根现实、饱含人文关怀,直面当下社会缺失的生命教育。
小说家李宏伟如是评价:“展示科技奇观与人性挣扎,探讨生命意义、科技边界与灵魂重量,刘汉霖的小说《2085》试图有机融合硬核科技和哲学思辨,让读者触摸不远的未来,并愈加看见当下的自己,从而意识到:人类最伟大的武器,或许不是科技,而是直面命运的勇气。”
编辑:徐征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