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数据发现,新冠病毒感染已连续十周上升,成为4月到5月初感染率最高的呼吸道传染病。沉寂了约一年的新冠病毒,卷土重来。
除了感染率提升,新的毒株NB.1分支,也已取代2024年的JN.1成为新的流行株。大多数人距离上次感染或已有数月甚至1年,由此产生的抗体逐渐失效。多地疾控部门提醒,老人、患有基础病的“三高”等人群、免疫力低下者,仍然面临较高风险。
新冠病毒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检出率排第一
中国疾控中心全国(不含港澳台)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发现,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阳性率已经10周连续升高,从第8周(2025年2月17日起—2月23日)的2.2%,增长至第18周的16.2%。
进入4月,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率上升趋势已经明显,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新冠病毒阳性率也从第14周的3.3%,上升至第18周的6.3%。
从年龄上看,到4月底的第18周,在15岁—59岁、60岁以上人群中,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新冠阳性率均排在第一。
病毒学家常荣山介绍,此次新冠病毒感染重新抬头,可能涉及两方面原因,一是,距离上一波新冠流行已超一年,人群中因为自然感染产生的新冠病毒抗体逐渐消失;二是,在2月经历了一波流感全国性流行后,人群总免疫力下降,为新冠病毒再次流行提供了机会。
上海监测数据显示,本轮疫情高峰有以下特点,一是与上一次高峰间隔长,距本市上一波疫情高峰(2024年夏季)已近一年;二是疫情峰值低,目前疫情水平低于2024年夏季高峰;三是病例症状轻,报告病例中多为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无危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上海新冠病毒活动强度呈阶段性低水平波动趋势,预测5月中下旬本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将趋于平稳。
多国新冠病毒阳性率都在增加
新冠病毒在全球的流行情况如何呢?
钟南山收集了一组数据:从今年3月到5月初,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新加坡、英国、法国、巴西、挪威的监测数据均表示,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呈现增加趋势。以香港为例,其报告的死亡病例中,83%以上的是65岁以上的人,90%以上的人存在并发症。
五类高风险人群要注意
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这轮新冠的症状确实相对轻,比如咽痛、发烧一两天、身体疲乏,部分人还会咳嗽持续一周甚至更久。但即便是“像感冒”,不用过于担忧,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它可能影响你更长时间的体力和恢复;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你不经意中传染给家中体弱的老人、孩子或慢性病人,带来严重后果。
这轮疫情并非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以下五类人群更容易感染,或一旦感染更易发展为重症,应特别注意防护:
1、年长者及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肺功能减退者,本身抵抗力较弱,感染后恢复慢,风险高;
2、术后恢复期人员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放化疗患者、器官移植者等;
3、公共服务行业从业者:如医护人员、教师、公交地铁司机,接触人群密集,暴露机会多;
4、未接种加强针者:疫苗保护力随时间减弱,未及时接种加强针人群更易感染;
5、长期生活在南方或高发区域的人群:受地区疫情影响,环境风险加倍。
这些人群一旦中招,病情可能比一般人更严重,也更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家庭其他成员,务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新的流行株会引发新的大流行吗?
目前的新冠病毒流行株以NB.1系列分支为主。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统计数据,自去年5月以来,原本的主要流行株JN.1正逐步被XDV及其亚分支取代。
新的流行株会引发新的大流行吗?疾控部门和专家分析,可能性不大。
北京朝阳区疾控中心称,新的流行株,致病力未见明显变化。“也就是说,它引起发热、重症的能力,没有显著的变化。”常荣山分析说。
“从个体分析,普通人在反复感染的过程中,很多人就不再被感染或是没有症状,无症状感染者会越来越多。这是一种人类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适应性上升,是主动免疫。”常荣山认为。
全国范围内的这一轮新冠病毒流行形势会怎么变化?钟南山预测目前仍处在爬坡阶段。预计6月底前结束流行,持续6至8周时间。
钟南山预计,6月底结束流行
七款特效药定价不菲,如何选?
多地疾控部门提醒市民防范新冠病毒。
“中国新冠疫苗2024年的销量接近于0。”常荣山发现,因为“疫苗犹豫”等种种原因,中国的新冠疫苗接种率变得极低,“预防只能靠锻炼身体、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睡眠来提高自身免疫力,出行时戴口罩、在流行期主动社交隔离等手段”。
在感染初期及时服用抗新冠病毒药物,成为高风险人群更为重要的选项。
中国已有七款抗新冠病毒药物上市。除了进口的莫诺拉韦、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还有五款国产药物,如先诺特韦/利托那韦、阿兹夫定等。
至少三家国产药企表示,旗下抗新冠病毒药物的销量,自4月以来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先声药业称其抗新冠药物先诺欣为“较大幅度增长”,且是数量级式的增长。先声药业表示,抗新冠病毒药物已全面进驻三大线上买药平台。
除了阿兹夫定,其他四款国产抗新冠病毒药物都是在2023年1月或更晚时间获批上市。因未赶上大流行,这些药物均未形成大规模销售。
从定价看,阿兹夫定约180元/盒,其余四款药物定价都在400多元/盒,两款进口药每盒1000多元。
医生提醒,这些都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特别是心血管病、高血压等患有基础病的人群,需要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
对老人、有基础病的、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人,既往感染后一直有症状、只要感染过哪怕一次就症状较重的“易感人群”,仍旧容易感染。新冠的致病力对这部分人并未显著下降。
2025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牵头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等机构,出具《抗新型冠状病毒小分子药物临床应对专家共识》,小分子口服药物是中国目前推荐的主要抗新冠病毒治疗方案,并对不同人群给出了用药建议和风险提示。
该共识提醒,有些药物对用药时间有限制,感染超过一定天数,就不建议用了。比如氢溴酸氘瑞米德韦,就适用于发病3天以内的轻、中型新冠病毒感染成年患者。
现有国产特效药不适于5岁以下儿童
治疗新冠感染,应如何用药?钟南山说,目前在国内上市的抗新冠病毒药物中,有三款国产药进入了国家医保,分别是来瑞特韦、先诺特韦和民得维。这三款药物属于处方药,需要有医生开具处方后才能使用。
钟南山介绍,虽然目前国产特效药效果好,但因为这些药物均没有在0-5岁儿童群体之中进行临床试验,所以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小孩使用特效药物是安全且有效的。
当0-5岁儿童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建议使用一些安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一般情况下,新冠患儿往往伴随着家庭聚集感染,所以当家人已有不舒服情况时,建议做好严格隔离,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小孩。
科学防护五步法,守住健康防线
1、坚持戴口罩:特别是在封闭空间或人流密集场所,推荐使用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勤洗手讲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接触公共物品后立即洗手;
3、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不必要的聚会聚餐,尤其是高风险人群家庭中;
4、定期通风与消毒:每天开窗通风2-3次,室内环境保持清洁;
5、接种疫苗与加强针:符合条件的人群应尽早完成接种程序,增强自身免疫屏障。
(新黄河科技与大健康研究院综合《财经》、上海疾控、新闻晨报等报道)
编辑:韩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