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苏珊
当晨光洒进公园,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大爷大妈们或背靠树干轻缓撞击,或在微热的石板上静躺,抑或手脚并用地缓慢爬行。这些看似“清奇”的健身方式,究竟是传统养生智慧的延续,还是盲目跟风的误区?对此,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慢病管理中心主任张昕指出,背撞树、石疗、爬行等方法在科学把控下具有养生价值,但需以“适度”为前提,避免因操作不当伤身。
撞树养生:刺激经络需把控力度与频次
每天清晨的晨练大军中,总会看到一些老人在“撞树养生”,他们用肩膀、后背轮番有节奏地撞击树干,动作颇为娴熟。
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表示:“撞树就像拍打按摩一样,感觉很舒服。原来后背有酸痛的地方,坚持两年多后,酸痛感减轻了。”另一位老人则表示:“‘撞树’这种锻炼方式比较直接简单,只需找到一棵结实的树就行,还不花钱。”如今,这股撞树养生的风潮甚至还蔓延到了年轻人中,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模仿起“撞树养生”,打卡跟风。
撞树养生可取吗?对此张昕认为,用背撞树是可取的。人体背部分布着督脉、膀胱经等重要经络,适度撞击可通过物理刺激起到类似按摩的作用,中医理论中确有“以通为补”的养生思路。
但她表示,在撞树的实践中需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力度控制,撞击力度以身体无疼痛、无淤青为基准,相当于用手掌轻拍背部的强度,避免对骨骼和内脏造成冲击。二是人群禁忌,骨质疏松、血友病、肝血管瘤或肺大疱等患者需避免,以防撞击导致骨折或器官损伤。此外,每天撞击1—2次,每次撞击20—30下即可,过量易引发肌肉劳损。
专家提醒,撞树时需选择树干平整、无突起的树木,避免撞击点集中在某一部位,建议配合撞击时呼气、放松时吸气的呼吸特点以增强效果。
石疗养生:温热刺激需规避高温风险
夏日里,部分老人青睐躺在烫热的石板上“吸收能量”,认为可祛湿驱寒。张昕表示,中医理论中确有“热疗活血”的概念,若石板温度控制在40—45℃,即手感微烫但可耐受的程度,短时间接触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寒湿体质者有一定益处。
但需警惕一些误区。比如避开正午烈日下温度特别高的石板,以防皮肤烫伤或中暑,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温度低于体温的石板。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对温度不敏感,易发生烫伤且难愈合;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避免高温刺激,以防血压骤升,这些人群不宜进行这种养生方式。“其实,若想追求热疗效果,可改用中药湿热敷或蒸汽浴,安全性更高。”
晒背养生:可驱散寒湿但要避免晒伤
清晨,还会看到一些老人裸露上身坐着,将后背对着太阳,进行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晒背养生。这种养生方式如何?对此张昕解释,中医认为,背部有膀胱经、督脉等重要经络,晒背可借助阳光的“阳气”温通经络、驱散寒湿,可能对改善阳虚体质有一定辅助作用。它可以促进维生素D合成,同时可以改善情绪、促进睡眠。
但晒背也要遵循适度法则。因为盲目晒背可能会导致皮肤损伤,肩胛骨、脊椎等部位的皮肤更易晒伤。所以专家建议,晒背时要选择紫外线较弱的时段,如早晨6—9点、下午4—6点。每次晒背15—30分钟,避免正午时分暴晒。每周2—3次即可,根据皮肤反应调整,若出现轻微红斑,需暂停1—2天。佩戴宽边帽保护头部,用衣物或防晒霜遮盖面部、颈部、眼周等敏感部位。晒后及时用温水清洁皮肤。患有皮肤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或正在接受光疗的人群,需提前咨询医生,避免擅自晒背。
爬行健身:模仿动物需匹配身体条件
从华佗“五禽戏”演化而来的爬行锻炼,近年在公园颇为流行。戴着手套的大爷大妈们三五成群,手脚着地、腰背拱起,缓慢爬行,引得人们好奇围观。张昕认为,爬行健身是有其科学理论基础的,“五禽戏”中就有这样的动作。四肢着地爬行可分散脊柱压力,对中青年人群有增强核心肌群的作用,但老年人需注意适应性。
无严重颈椎、腰椎疾病及高血压的老年人,可尝试每次5—10分钟、低强度的爬行,如膝手着地缓慢移动。爬行对颈椎是一个挑战,所以爬行时头部需自然抬起,避免长时间下垂导致颈椎压力过大。起身时需缓慢站立,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腰椎不好的人群,尽量不要选择这种健身方式。她表示,若想模仿动物锻炼,可优先选择五禽戏中的“虎扑”“熊晃”等动作,在专业指导下调整幅度,更适合老年群体。
吊脖锻炼:非专业操作需谨慎对待
与上述养生方式不同,张昕特别提醒,目前一些老人想要用吊脖晃身来改善颈椎病是不可取的。部分老人认为吊脖类似颈椎牵引,但这种锻炼存在较高风险,实际操作中存在多重隐患,不建议自行尝试。
这是因为人体头部重量约占体重的7%—8%,吊脖时颈部需承受全身重量,易导致椎体脱位、脊髓受压,严重时可引发瘫痪。正规牵引治疗需精准控制角度、力度和时间,且需排除骨折、椎管狭窄等禁忌症,民间自行操作缺乏安全保障。
“目前医院康复科等科室配备有器械牵引设备,看起来也是在‘吊脖’,但却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的。颈椎不适者应优先选择颈椎操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器械牵引,避免盲目尝试高风险动作。”张昕说。
老年养生核心:顺应体质+科学坚持
张昕强调,中医养生讲究顺应自然、天人相参。老年人健身的关键在于个体化适配,贵在坚持。
比如要注意体质辨别,寒湿体质者可尝试温和热疗,阴虚体质者则需避免高温刺激。所有锻炼以“舒适无不适”为底线,如撞树后出现背痛、爬行后头晕需立即停止。在临床上,会看到一些老人为了疏通筋络就掐自己,身上青一块紫一块,这也是不对的。
对于运动方式的推荐,张昕说,其实散步、八段锦、太极等低强度运动更适合老年群体,既能锻炼全身机能,又能降低意外风险。
她表示,传统养生方法并非“非黑即白”,若能在了解自身身体状况的基础上,以科学态度把控强度与方式,撞树、爬行这些看似“狂野”的锻炼法也能成为中老年健康管理的有益补充。毕竟,真正的养生智慧从来都藏在“适度”与“理性”的平衡之中。
编辑:刘梅梅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