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专家:55岁以上、有老年期痴呆家族史人群建议定期做“记忆筛查”
新黄河  9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苏珊  

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9月18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召开“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介绍老年期痴呆防治知识。

不是所有的“爱忘事”都可以被扣上老年期痴呆的帽子。确诊老年期痴呆,医生会通过严格的问诊、检查才能最终诊断。到底怎么诊断的呢?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清华介绍,医生一般会通过临床问诊、认知测试和辅助检查结果等作出综合判断。

首先,在临床问诊方面,医生会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关于记忆力、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状态的变化,例如是否经常迷路、重复提问或出现性格改变。同时,家族史、既往疾病(如脑外伤、高血压)和生活习惯也是重要参考。这一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认知障碍,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感官、运动功能和反射,以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或脑卒中)。

其次,开展认知与神经心理测试,这是诊断的核心环节。医生会使用标准化量表评估记忆力、语言能力、执行功能、视空间能力等多个认知领域。常用工具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等。这些测试能量化认知损伤程度,帮助区分轻度认知障碍与痴呆。

第三,为进一步确认诊断,医生通常建议患者做一些实验室、脑部影像学检查等。磁共振(MRI)或CT可显示脑萎缩情况(尤其是海马体和颞叶),PET扫描能检测淀粉样蛋白沉积情况。必要时还要做脑脊液检查,通过腰椎穿刺分析Aβ蛋白和tau蛋白水平。

最后,医生根据以上所有结果,依据老年期痴呆的诊断标准进行综合诊断,鉴别是哪一种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或路易体痴呆。还要判断是不是存在脑血管病、脑积水、甲状腺功能异常、维生素缺乏等能通过治疗改善认知功能的疾病。

“所以说,老年期痴呆的诊断不是‘一锤定音’,而是医生结合‘老人日常表现+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疾病’,最后得出结论。”张清华表示,对于容易得老年期痴呆的高危人群,例如55岁以上、家里有老年期痴呆患者(比如父母、兄弟姐妹)、自己感觉记忆明显下降的人。建议这类人群每1~2年,去医院做一次“记忆筛查”,早发现、早干预,才能让我们的父母、长辈,拥有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编辑:郑楚翘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