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李鹏
在童真绽放的成长花园里,每一位一年级班主任都如同执起启蒙画笔的园丁。在济南高新区金谷德艺小学,一年级的教师郭爱华正是这样一位用爱心浇灌幼苗的耕耘者。作为小学教育的起始点守护人,她以春风化雨的细致与温暖,陪伴着孩子们迈出求学路上的第一步。今天,请读者跟随新黄河记者的镜头,轻轻推开一年级一班的门扉,感受这位启蒙导师如何用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在幼小衔接的土壤里培育出向阳生长的奇迹。
郭爱华和孩子们在阅读教室读书
“作为一名一年级班主任,我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是知识的启蒙,更是孩子们人生旅程中第一颗纽扣的系紧者”,采访伊始,郭爱华如是说。面对一张张稚嫩的面孔,郭爱华始终秉持“精细化管理,心贴心关爱”的理念,在琐碎中雕琢习惯,在细节里浸润温暖。
那么,郭爱华是怎样对孩子们“精细化”管理呢?一年级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她从细微处入手,将班级管理分解为可操作的“成长阶梯”。郭爱华还创新地推出了三分钟微习惯,要求孩子们入校后整理书包、早读时全情投入、课前摆齐文具、放学后“桌椅归位”……日常规范被拆解成一个个具体动作,再用童谣口令和示范视频引导孩子们形成肌肉记忆,从而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班级管理中,郭爱华始终以“把班级还给孩子”为核心理念,将管理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根据学生意愿和能力,郭爱华设置“黑板美容师”“灯光管理师”“窗帘守护神”等趣味岗位,让擦黑板、关灯、拉窗帘这些小事成为学生们责任意识的萌芽土壤。
小组积分制和个人积分制双轨并行,个人课堂发言、自主阅读、书写漂亮可获得个人奖励贴,每10个奖励贴可兑换“特权体验券”,如延时课选同桌、与老师单独共进午餐、黑板上自由涂鸦等。同时,个人良好的表现,还可以给自己所在的小组加分,“我荣组荣,组兴我兴”,原本的独行侠开始尝试着参与活动为团队挣积分,原本课间追跑的同学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安静地看书。
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心灵的适应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郭爱华坚持用“放大镜般的细心、蹲下来的耐心、妈妈般的暖心”守护他们的成长。课堂上,她会俯下身子握着孩子们的手纠正他们的握笔姿势;课间,郭爱华会停下手中的笔倾听他们“告状”时的小委屈;午餐时记住每个孩子的饮食偏好,提醒挑食的娃“吃青菜可以让我们长大个哦”;发现孩子舌苔发白厚重时,郭爱华还会及时提醒家长给孩子多补充蔬菜和水果;孩子表演紧张时,她也会蹲下来安抚孩子说:“宝贝,你笑着朗读会更漂亮呢。”郭爱华说,她始终相信,爱就藏在那些“多问一句、多等一步”的瞬间,这些细节也往往是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
在一年级一班的教室里,有一处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的“秘密基地”。它由励志文化墙、原木书架、葱郁绿植共同构筑。这里不仅是读书的角落,更是融合经典文化与游戏智慧的微型学习社区,成语故事卡片、百科知识卡片、数独、翻绳、挑棒等游戏。午饭后、延时写完作业,孩子们会自觉地围坐在一起,读书、猜成语、一起做游戏,在自由探索中感受“学中有玩,玩中有得”的乐趣。
“教育是慢的艺术,更是爱的修行。未来,我愿继续做那盏点亮晨曦的灯,在细微处耕耘,在时光里等待,陪伴每一株小苗向着阳光,悄然生长。”郭爱华如是说。
摄影:李鹏 编辑:周全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