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李鹏
2025年暑期,济南高新区劝学里小学创新开展“梦想同‘萌’”暑期成长共同体活动,通过“伙伴+”模式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三个特色小组的实践活动犹如三棱镜,折射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科学启蒙与传统文化传承的璀璨光芒。截至8月中旬,全校已有23个成长共同体开展活动57场次,参与师生家长逾600人次。
雏鹰展翅:劳动教育润童心
一年级五班雏鹰小组的收纳整理课堂成为今夏最“接地气”的素质教育范本。唐嘉译女士作为特邀导师,以“三阶教学法”引导孩子们从认知收纳价值到掌握折叠技巧,最终完成个性化空间规划。“书包分层管理”“抽屉九宫格归类”等生活化场景教学,让20名“整理小能手”在90分钟内实现从“随手乱放”到“物归其位”的转变。
活动现场,刘梦媛母亲创设的“整理计时赛”与王智宇父亲主导的“空间改造家”环节形成教学闭环。孩子们用卷尺丈量书桌尺寸,用彩笔绘制收纳蓝图,团队协作完成6组实景改造。班主任邱双观察到:“这种‘做中学’模式让劳动教育具象化,孩子们的眼神从好奇到专注的转变令人动容。”数据显示,参与学生一周后的家庭收纳达标率提升至82%,家长普遍反馈孩子自理能力显著增强。
群星闪耀:科学种子播心田
三年级四班群星组的科技馆研学活动掀起暑期“科学热”。在山东省科技馆新馆,同学们通过“太阳系模型推演”“音乐喷泉声控实验”等12个互动项目,直观理解牛顿力学、光学反射等基础原理。组长李子涵在研学日志中写道:“原来宇宙飞船变轨就像我们玩弹珠,需要计算好角度和力量。”
该小组的创新实践不仅限于场馆学习。他们自主研发的“结晶花树”项目成为社区明星课程:将磷酸二氢钾溶液浸润纸树模型,经12小时结晶形成“繁花”盛景。科学教师张伟评价道:“这种将化学结晶现象转化为美学体验的教学设计,完美诠释了STEAM教育理念。”据统计,该项目已带动周边5个社区开展衍生实验活动,惠及青少年300余人。
草木传情:非遗技艺续文脉
劝学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二(4)中队开展的植物拓染活动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生。该校校长杨其山示范“一锤定染”技法——将木芙蓉叶片置于棉布,以0.8公斤力度匀速敲击120次,叶绿素完美转印。“每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物打印机”,李梓杭同学举着拓染方巾向记者展示,布面上银杏叶的扇形脉络清晰可辨。
该活动创新引入“自然笔记”环节,队员们需先观察植物形态特征再进行创作。德育主任李禾介绍说:“这既是对‘格物致知’传统的回归,也是‘双减’背景下实践育人的有效探索。”目前,植物拓染课程已纳入学校课后服务特色清单,相关作品还在“泉城非遗少年说”活动中荣获最佳创意奖。
校对:刘恬 编辑: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