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汽车行业的一则工商信息变更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天眼查App显示,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一消息犹如一颗投入汽车产业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据相关报道,高合汽车盐城工厂目前正在申请重新启动生产前的环评流程,一期产能维持在年产15万辆左右。与此同时,公司开始主动联系曾支付定金但未完成提车的用户,进行退款处理。部分此前未签署自愿离职协议的员工,也已收到复岗通知。
天眼查APP截图
外资注入高合1亿美元
新成立的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Jihad Mohammad,注册资本约1.43亿美元,经营范围包括道路机动车辆生产、汽车零部件研发、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等。
从股权结构来看,该公司由EV Electra Ltd.和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持股比例分别为69.8%和30.2%。其中,EV Electra Ltd.出资1亿美元,认缴出资日期为2025年12月31日。
资料显示,EV Electra Ltd.是一家总部位于黎巴嫩的电动汽车初创企业,由创始人Jihad Mohammad于2017年创立,公司专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并在全球多地设有分支机构。其参与高合汽车新公司的组建,无疑为高合汽车的“再次出发”带来技术、运营等方面的成熟经验。
高合汽车官网截图
高合汽车的“前世今生”
高合汽车创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未来智能交通产业的创新型出行科技公司。2019年,高合汽车正式发布品牌及首款概念车型高合HiPhi 1。2020年,首款量产车型高合HiPhi X在北京车展亮相,作为全球上市后在国际A级车展舞台的首秀,当时在汽车届可谓是“明星新秀”。2021年,全面开启创始版HiPhi X的批量交付,全年累计销量为4237辆,获得2021下半年“50万以上豪华品牌电动车”销量榜首。
然而,高合汽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行业动荡、价格战激烈的背景下,高合汽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曾经烧钱造梦的新势力们大多已经变得务实,无一例外地都在强调规模、盈利和控制成本。高合汽车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审美实验”,从定价七八十万的HiPhi X,到具备车门投影、展翼门、中控大屏矩阵的极致设计,它一直是行业里最不讲性价比、最“烧设计费”的选手。
在历经市场的重重考验后,高合汽车没能平稳发展,却遭遇了“爆雷”危机。其母公司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已于2024年8月申请破产。不久前,江苏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经过裁定,准许华人运通江苏公司等五十二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的申请。
高合汽车官网截图
高合汽车的“复活”之路
有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高合汽车工商信息变更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高合汽车在经历停产半年的困境后,急需新的资金注入来重启运营。EV Electra Ltd.的1亿美元出资,无疑为高合汽车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另一方面,高合汽车也希望通过引入外资,来优化自身的股权结构,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从EV Electra Ltd.的角度来看,此次投资高合汽车,也是其自身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据知情人士透露,EV Electra Ltd.看中了高合汽车的整车平台以及品牌资产,相较于在欧美建立整车平台,借壳一个原本就拥有完整生产线、三电系统、品牌资产的中国企业,显然比前者要快得多、便宜得多。
随着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的成立,高合汽车的复工之路也正式开启。据相关报道,高合汽车盐城工厂目前正在申请重新启动生产前的环评流程,一期产能维持在年产15万辆左右。与此同时,高合方面也在着手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公司开始主动联系曾支付定金但未完成提车的用户,进行退款处理。部分此前未签署自愿离职协议的员工,也已收到复岗通知,但条件是回来的员工需要接受降薪,工资标准按80%发放。
高合汽车的“复活”反映出外资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看好和布局,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寻求合作与发展机会。不过,在一个不缺产能、不缺品牌、不缺技术故事的时代,高合汽车是否真的值得这1亿美元,需要留给时间去检验。
编辑: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