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杜林
零跑汽车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的事件在三天后有了新进展。9月28日下午,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在社交媒体上表示,针对他本人的“限制高消费”措施已被解除。他还对此事做了公开回应。
朱江明承认,这次事件“暴露了我们团队的一些不足”。但他表示,这也更坚定了自己对零跑的信心。他认为这次经历是公司成长的一部分,并感谢外界的关心和支持。
事件最初,法院公告称零跑汽车“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这让外界一度认为,零跑拖欠了约362万元的债务。
零跑汽车在9月27日的声明中澄清了情况。公司称,早在2024年6月25日,就已经支付了全部约362万元的款项。双方的争议点,是调解书中要求的另一项义务,即73台车辆的过户手续没有完成。
在法律上,“拒不履行”既包括不付钱,也包括不过户这类行为。因此,尽管零跑付了钱,但车辆过户的延迟,还是导致了法院的强制执行。这样一来,事件的性质就从“欠钱不还”,变成了因流程问题引发的合规风波。
这起风波之所以备受关注,很大程度是因为发生的时间点。9月25日,零跑汽车刚庆祝完第100万辆整车下线,法院的失信公告就在同一天发布,两者形成了巨大反差。
一个上半年刚盈利、市值近千亿港元的公司,为什么会因为一个300多万的合同细节陷入被动?
市场普遍认为,这暴露了零跑在快速发展中重业务、轻风控的问题。一位零跑汽车投资者称“这种低级错误不应该发生。”一个管理上的疏忽,影响了公司的品牌信誉。
朱江明公开承认团队不足,是企业在危机后修复信任的一种姿态。对零跑和快速成长的车企来说,这次事件说明,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企业内部的管理和风控必须同步跟上,这才是公司能走得更稳、更远的基础。
编辑:陈彤彤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