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月房企拿地总额同比增长34.3%,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降幅扩大|大鱼财经
新黄河  昨天 22:15

新黄河记者:苏冉  

8月1日,百强房企拿地金额排行榜出炉。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7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5783亿元,同比增长34.3%,相比上月增幅小幅增长1个百分点。从新增货值来看,绿城中国、中海地产和保利发展位列前三。此外,百强房企累计实现操盘销售额18638.4亿元,同比下降12.5%,降幅较前六个月扩大1.7个百分点。

从各城市群拿地金额来看,1—7月,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1802亿元,位居四大城市群之首,京津冀TOP10企业拿地金额894亿元,位列第二;中西部TOP10企业拿地金额457亿元,位居第三。从权益拿地金额来看,1—7月,中海地产以542亿元排名第一,绿城中国以522亿元位居第二,保利发展以424亿元排名第三。

从全国住宅用地成交总价TOP10来看,7月高总价地块主要集中在上海、杭州和深圳。入榜地块中,上海有5宗入榜,总成交金额高达244亿元;杭州和深圳各2宗入榜,总成交金额分别为46亿元和45亿元。

作为传统的行业销售淡季,各阵营房企7月单月销售额普遍不及6月。据中指研究院,7月单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18.2%;TOP10房企中,建发房产、越秀地产和中国金茂7月销售额均不到百亿元。但也有如万科、滨江集团等部分房企7月的业绩表现抢眼。其中,滨江集团7月单月全口径销售金额超过了80亿元,万科则达到了130亿元。

分阵营来看,2025年1—7月各梯队房企销售额均呈现下滑态势。其中,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010.3亿元,同比下降13.6%;TOP11-30房企降幅更为明显,销售额均值为256.3亿元,同比下降15.2%。中小型房企中,TOP31-5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25.2亿元,同比下降7.8%,降幅相对较小;TOP51-10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60.0亿元,同比下降13.5%。

市场机构亿翰智库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共有65家A股上市房企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14家首亏,27家续亏,预亏房企合计41家,占比超六成。其余24家房企宣布预盈,其中18家房企预计利润同比取得增长。

上半年预亏额度最高的房企是万科(000002.SZ),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00亿至120亿元。此外,华夏幸福和金地集团两家公司分别预亏损55亿至75亿元、34亿至42亿元,亏损原因均为可结转项目减少。24家预盈A股上市房企中,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仅有保利发展(600048.SH)和滨江集团(002244.SZ)。

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石露露认为,积极拿地仍是中国受评房企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由于新地块的销售速度通常快于旧库存,持续购置新地块的房企能够更好地管理现金流和盈利水平。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今年一线城市地方政府供应的住宅地块数量明显增加,并取得了较高的土地溢价。在四个一线城市中,北京和上海的土地供应数量增加,且每平方米成交均价上升,而广州的供应量增加,每平方米成交均价下降。深圳的土地供应量仍然有限,为其坚挺的价格提供支撑。

有专家认为,未来各地在供地端的“缩量提质”模式仍将延续,北上深、杭州、成都等热点城市核心地块凭借稀缺属性或将保持高溢价成交,而多数三线城市和四线城市土地市场则继续以底价成交为主,部分城市可能通过优化供地结构、降低起拍价格等方式吸引房企投资布局。

编辑:吕冰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