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柏林北部,一家名为托纳多电动机有限公司的中型制造商,正面临越来越难解的出口难题。尽管其用于楼梯升降机和工业门的变速器生产线依旧高效运转,过去一年还向美国出货两万多台,但美国近期推行的关税政策,令这家公司的总经理诺贝特·门辛忧心忡忡。
由于产品高度定制化,托纳多的客户短期内难以更换供应商,新增的关税成本将全部转嫁给客户。门辛直言:“这是无奈之举。我们无法长期承担这类额外成本,只能寄希望于政策转向。”托纳多在美设有子公司,部分跨境运输的关键零部件被纳入高关税清单,令成本大幅上升。托纳多原本计划进一步开拓美国市场,如今却被迫踩下刹车。“由于美国贸易政策的朝令夕改,我们正考虑缩减在美业务,转而加强本土投资。”
托纳多的遭遇并非个例,这种焦虑正在德国制造业中蔓延。作为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德国培育了大量“隐形冠军”型中小企业。它们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却在各自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是维系“德国制造”全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对这些以专业技术深耕细分市场的企业而言,美国全面加征关税以及相关政策反复无常带来的不确定性不仅削弱了市场信心,更动摇了它们赖以生存的国际产供链稳定。
“高关税不再只是价格调整工具,而已成为对全球产业体系的深度干预。”德国著名管理学家、“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对记者说,当前全球供应链高度融合,任何政策壁垒都可能造成链条断裂与系统性混乱。“以苹果手机或宝马汽车为例,背后是全球零部件流动和高度协同的生产体系。一环动荡,满盘皆受影响。”
托纳多作为这场关税海啸的受害者之一,其部分核心部件在跨境运输中遭遇高关税,导致成本大涨,继而企业扩张计划被打断。西蒙指出,这类中小型制造业企业通常难以在短时间内调整供应链,大型跨国公司通过全球布局分摊风险尚且不易,一旦政策风向突变,中小企业往往受到的影响更大。
更令西蒙担忧的是由不确定性引发的投资停滞。“企业最怕的不是规则苛刻,而是规则反复。”他指出,美国关税政策不断摇摆,令市场难以形成稳定预期。这使得诸如托纳多这样的原本具备扩张潜力的企业,在政策风向频繁变化下被迫转向收缩,寻求风险最小化。
美国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正在迫使德国企业重塑全球布局。西蒙说,一些企业决策层在无法判断未来政策走向的情况下,倾向于选择“不扩大、不投资、不冒险”的保守路线。“当这种观望态度在企业间形成连锁反应,便可能演变为全球经济层面的系统性风险,损害的不只是个别国家的利益,而是整个全球经济体系的稳定。”
德国相关经济数据也印证了这种转变。在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所4月的调查中,28.3%的德国企业表示“很难预测未来业务发展”,创下2022年11月以来新高。企业信心持续下滑,美国关税政策被视为最主要的外部不确定性来源。
宏观层面上,德国经济正承受显著压力。2023年与2024年,德国连续两年陷入负增长,政府日前将2025年增长预期下调至零,这意味着德国经济可能将连续第三年未能实现增长。德国政府明确表示,美国关税政策正是德国增长预期下调的主要因素之一。
德国经济研究所近期一项研究进一步量化了潜在损失:美国“对等关税”措施可能导致德国经济在2025年至2028年间累计损失2900亿欧元,相当于平均每年损失GDP的约1.6%。报告警告,关税政策正逐渐演化为全球经济失序的触发因素,不仅打击了企业投资信心,也阻碍了全球产业结构的协同演进。
美国以“公平”为名推行所谓“对等关税”,实则是以本国利益优先,破坏国际贸易秩序,不仅损害贸易伙伴国的经济稳定,也将反噬其自身的供应链安全和本国消费者福祉。对德国而言,如何在全球博弈中坚守开放市场原则,如何在不确定性中重构产业信心、巩固制造业根基,正成为一个必须直面的课题。
编辑:孟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