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呼吁欧洲“作出正确选择”,专家称未来一周“很关键”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10小时前

当地时间8月26日晚,伊朗与英国、法国和德国在日内瓦举行的新一轮核问题谈判结束。

伊朗副外长加里巴巴迪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谈判中,双方阐述了对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的看法。他强调,伊朗仍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寻求对双方都有利的外交解决方案。

“现在是三个欧洲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作出正确选择、给予外交时间和空间的时候了。”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26日再次就“快速恢复制裁”机制议题表态,称英、法、德三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立场存在矛盾:一方面声称要谈判;另一方面却坚持通过实施非法制裁,对伊朗采取对抗手段。

“(解决伊核问题的)外交渠道永远不会关闭,只要符合伊朗的国家利益,我们会接受对话和谈判。但我们也多次强调,伊朗不会屈服于任何威胁或压力。”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报道截图

根据2015年签订的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国际社会解除对伊朗的制裁。联合国安理会随后通过第2231号决议,对伊核协议加以核可。该决议包含“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允许协议签署国采取措施应对伊朗的违规行为,这一机制的有效期至今年10月18日。

西方国家近期以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相要挟,要求伊朗继续履行伊核协议,包括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恢复全面合作、按照伊核协议限制核发展规模等。

此前,伊朗与英法德三国曾于7月2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过一轮谈判。

△当地时间7月25日,伊朗与英国、法国、德国在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伊朗驻伊斯坦布尔总领馆内进行了约4小时的闭门会谈。这是以色列与伊朗6月24日停火以来,伊朗与英法德首次就伊核问题举行正式线下会谈。(伊朗国际电视台网站报道配图)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采访时分析,此次会谈,伊朗和欧洲三国依然没有达成新的共识,并不让外界感到意外。

●此次伊朗和欧洲三国进行的会谈是副外长级,总体级别不高,说明在谈判前伊朗与欧洲三国并没有一个良好的共识基础,双方对这次接触的定位也并不是要形成明确的共识意见或是要签署任何新的协议方案。

●从伊朗披露的信息来看,伊方与欧洲三国在此次会谈中主要还是各说各话。伊朗继续主张如果按照伊核协议的规定,相关方不应当对伊朗实施非法制裁,欧洲不应当追随已经退出伊核协议的美国,而是应该持有更为独立自主的伊核问题政策。伊朗愿意继续以外交途径同西方展开对话,但是伊朗反对威胁,更加反对欧洲以实施“快速恢复制裁”机制为由逼迫伊朗让步。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仍为外交斡旋留出了空间,意味着短期内,只要欧洲不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伊方也无意立刻开启新的铀浓缩活动。不过这些表态并没有解决欧洲的主要关切。

英法德三国此前曾威胁称,如果伊朗不愿在2025年8月底前就核问题达成外交解决方案,或不抓住最后的延期机会,欧洲三国准备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李子昕认为,目前对伊朗来说时间紧迫,欧洲三国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此次会谈后,伊朗和欧洲并没有加剧对彼此的指责,在接下来的一周,伊欧双方可能会在不同层级以公开或是秘密的渠道继续展开沟通,当前局势并没有完全陷入穷途末路的地步。

●欧洲之所以要卡在8月底这个时间点,是因为根据相关规定的要求,如果启动了“快速恢复制裁”机制,联合国需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对伊朗就伊核协议的履约情况进行判定。只有当联合国通过了认可伊朗相关行动符合伊核协议的决议后,才能够终止“快速恢复制裁”。

●后续还有两个对欧洲不利的关键因素,一是今年10月俄罗斯将成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二是伊核协议将在10月18日正式失效,届时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的法律基础将不复存在。

●为了避免遭到程序性的阻碍,欧洲必须在今年9月底之前完成恢复制裁的全流程,这就意味着8月底是最后的窗口期,因此对欧洲而言时间也非常急迫。未来一周将是伊欧对话的关键阶段。

△法国24小时电视台报道截图

李子昕进一步分析指出,未来伊核问题的走向依然比较模糊。

●首先,伊朗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仍然没有恢复。虽然双方已经开始展开相关的政治对话,但是对于具体的技术合作,伊朗认为双方的互信还没有恢复,伊朗仍坚持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承诺在伊核问题上采取更为公允的立场,并杜绝核查数据滥用的问题。

●其次,伊朗和西方的互信依然缺失。伊朗认为美国在与自己进行“谈判”的同时对打击伊朗核设施是严重的失信行为,这使得双方进行后续政治谈判的意义大幅降低。伊朗要求美方拿出诚意,为后续的谈判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伊朗要求欧洲拿出诚意,避免在伊核问题上与美国同流合污。但是伊朗的相关诉求在当前的地缘政治下很难实现。

●另外,2015年签订的伊核协议将在10月18日正式失效,而目前还没有新的替代协议,这非常危险。一旦中间出现空档期,各方误判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当前是伊核问题以外交途径斡旋的最后窗口,各方应该摒弃成见,避免相互威胁,就技术问题展开真正的磋商,至少要谈出一个过渡性方案,争取为延长后续的外交谈判窗口提供一定的契机。

编辑:曹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