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冬训到实战 中国射箭队“瞄准”洛杉矶冲金目标
新华社  9小时前

作者:王梦 王楚捷 许东远  

在11日结束的射箭世界杯上海站中,中国队在反曲弓女子团体和反曲弓混合团体项目上收获两枚银牌。加上在本赛季世界杯首站斩获的2金1铜,中国射箭队的洛杉矶奥运会备战之路取得了不错的开局,领队穆勇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表示,队伍经过冬训取得了进步,团队逐渐走向成熟,未来还需筑牢底板、稳定心态,向着奥运金牌发起冲击。

蓄力冬训 筑牢底板

巴黎奥运会结束后,中国射箭队经过短暂休整便开始了冬训。穆勇介绍,冬训重点包括发掘新人、以赛代练、筑牢底板等,特别是在抓“远箭”(环数低于9环)方面下了大功夫,以提高运动员的稳定性。

“原来我们运动员打8环可能觉得正常,但我们现在8环就算是‘远箭’,哪怕是训练中对这种‘远箭’都不能放过。‘远箭’少了,整体成绩自然就会提升。”穆勇介绍,除了技术方面的改进之外,为了提升运动员对“远箭”的重视,队伍结合去年的国际比赛,特别是巴黎奥运会女团金牌赛加时憾负韩国队等具体赛事进行了分析。

“用数据告诉他们,打出一个8环输掉比赛的概率是多大,让他们明白在国际比赛上打8环有时候是‘要命’的。”

冬训期间,队伍进行了五场高强度的选拔赛,最终通过积分制筛选出男、女各6名选手组成红队,征战国际比赛;另选拔男、女各3名年轻队员组成黄队,作为后备力量重点培养。红队中,27岁的李佳蔓已是“老将”,18岁的朱静怡和20岁的黄雨薇成功入选,为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奥运会的杨晓蕾和安琦轩则未能入选。

胜败皆经验 混团获突破

新赛季世界杯比赛,是这支新组建的队伍最好的“试金石”。4月的美国奥本代尔站上,李佳蔓、黄雨薇和朱静怡出战反曲弓女团决赛拿下金牌,考文超、王岩和李中原组成的男队获得反曲弓男团冠军,李佳蔓还在个人项目中摘得一枚铜牌。此番在上海站主场作战,中国队在反曲弓女团和混团项目中打入金牌赛,可惜均以2:6不敌老对手韩国队。

上海站的女团决赛中,中国队打出7支“远箭”,穆勇直言这场比赛“输在自己”。不过他也指出,这场失利并不代表韩国队不可战胜,“我认为我们与韩国队是在伯仲之间,胜负要看临场发挥,看比赛能力,我们要以提高比赛能力作为我们争胜的突破口。”

中国射箭女队韩国籍主教练权容学赛后表示,朱静怡和黄雨薇两名小将是首次在国际赛场决赛中遇到韩国队,她们因为紧张而未能发挥出训练水平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收获经验。

“她们比完赛之后觉得很生气,我和她们说生气就对了,想哭就对了,就是需要有这样不服输的态度。”权容学说,“我们不怕输,从失利中能学习到更多,虽然输了很可惜,但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洛杉矶奥运会。”

李佳蔓/王岩在反曲弓混团项目中打进金牌赛,尽管最终不敌韩国的奥运冠军组合林是见/金优镇,但这枚银牌对于近两个赛季在混团项目大多“一轮游”的中国队而言,也是突破。“我们能站在决赛的舞台,就证明了我们的进步。”王岩说。

迎接挑战 目标金牌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李玲娟获得射箭女子个人双轮全能银牌,这是中国射箭项目的首枚奥运奖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张娟娟在淘汰赛连克3名韩国选手夺得女子个人金牌,实现中国射箭的奥运金牌“零突破”。2028年,奥运会将重回洛杉矶,中国射箭队期待再建新功。

“84年的时候我们就拿了银牌,如果我们回到洛杉矶还是一块银牌,那这44年就一直在原地踏步,如果我们获得铜牌或者没有奖牌,说明我们还落后了。”穆勇说。“我们不能只是把夺金作为一个口号,只停留在嘴上,而是要做在行动上。并且没必要把韩国队看得过重,如果有拿金牌的目标,那所有对手都是夺金路上的‘绊脚石’。”

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射箭项目增设复合弓混合团体,对于复合弓项目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国队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穆勇介绍,中国射箭协会从去年年底就开始筹备复合弓国家队的组建,今年下半年举办的十五运会上也对应增设了复合弓项目,希望以此鼓励和带动国内复合弓项目的发展。

与复合弓项目发展较为成熟的世界强队相比,中国队在该项目上的整体实力存在一定差距,争取奥运席位面临不小挑战。同时,随着复合弓项目的增设,反曲弓项目的奥运席位相应压缩,这也使中国队在争夺反曲弓项目奥运资格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尽管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但穆勇认为,中国射箭队目前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接下来“最主要的就是落实”。

44年时光流转,中国射箭手们能否在洛杉矶登上奥运之巅?答案印刻在他们接下来射出的每一支箭中,风驰电掣,也满载希望。

编辑:姚正  摄影: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