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齐鲁·看体育社会组织风采 | 蒙阴:体育赛事打开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
新黄河  4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赵晨  

初秋时节的蒙阴,漫山遍野的桃树上挂满了蜜桃,微风吹过仿佛便能闻到甜蜜的果香,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除了桃园迎来大丰收,这些年,蒙阴在体育事业方面也是硕果累累。蒙阴县以体为媒、以赛兴城,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休闲体育,丰富体育运动产品供给,持续释放体育运动消费潜力。

日前,“走齐鲁·看体育社会组织风采”活动走进蒙阴,新黄河记者真切感受到了蒙阴速度、蒙阴模式。

 

县乡村三级体育总会全覆盖

“三步走”打造蒙阴模式

蒙阴县位于沂蒙山区,早些年对于很多县来说,发展体育是一个难题和痛点。不过,对于蒙阴县来说,体育早已变成了一道“送分题”,短短数年间,蒙阴已经实现了体育总会组织从县级“星星之火”到县乡村三级“燎原之势”的跨越式发展。

蒙阴县体育总会于2016年5月通过编办批复设立,2017年完成县乡村三级体育总会全覆盖。2024年12月,蒙阴县在全市率先注册成立县级体育总会后,按照从“零”到全、从全到强、从强到优的“三步走”战略,打造了体育总会建设的“蒙阴模式”。目前,已发展镇、村两级体育总会377家,县、镇两级体育社会组织80家。

记者来到汶河社区,发现这里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紧密且全面,近年来汶河社区先后成立了羽毛球、乒乓球、门球、太极拳等多个单项协会,依靠20余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成立了汶河社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大队。据汶河社区书记王在高介绍,社区会还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我们会邀请专业人员为居民‘把脉’开具‘运动处方’,指导居民科学健身,让科学健身成为社区生活新时尚,实现居民从‘要我健身’到‘我要健身’再到‘我懂健身’的蜕变。”此外,汶河社区还结合市民体育节、健身日等节点组织、举办、参与“亲子乒乓球趣味赛”“龙廷太极进社区”等社区品牌活动。

社区的体育组织建设风生水起,村级体育活动同样打造得有模有样。在常路镇常路村,各类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常路村下设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广场舞协会、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象棋协会等多个协会,灵活创新体育活动形式,增强全民健身运动意识,在全村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新热潮。据常路村党支部书记秦立安介绍,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不仅让老百姓锻炼了身体,丰富了业余生活,还实实在在推动了“孝和常路”的建设。“我们村近20年没有发生过信访案件,我们常有一句话叫作‘矛盾不出巷,大事不出村’,在村体育总会的组织下,我们每年开展10余场次拔河、篮球、广场舞等体育活动,当矛盾双方在赛场上为共同目标协作拼搏时,积怨也在汗水和欢笑中悄然化解了。”同时,常路村还将参与体育活动记入村民美德积分,达到一定分值就可以在村超兑换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也激发了村民们的运动热情和积极性。

截至目前,蒙阴县共有县级体育总会1家、乡镇级体育总会11家、村级体育总会366家、县级体育社会组织31家、镇级体育社会组织49家,覆盖篮球、排球、足球和乒乓球等16个运动项目,年均开展赛事活动400余场次。

打造体育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抱团发展共享体教资源

除了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和模式,蒙阴还坚持“走出去”学经验。此前,蒙阴体育总会去外地学习体育总会孵化建设经验,回来后巧妙利用现有优质教育资源,将投资1400余万元、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的蒙阴县第六中学打造为“蒙阴县体育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既实现体教资源共享,解决了各协会“办公难、活动难、交流难、发展难”的瓶颈问题,还能够集中办公,增进交流学习。

“我们探索打造了体育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吸引县篮协、足协、乒协等20余家体育组织入驻,开展赛事、培训等活动,直接受益人群达5000余人次。”蒙阴县教体局党组成员、体育中心主任唐贞海说道。接下来,蒙阴县体育总会还会完善孵化基地功能,精心策划举办具有蒙阴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的品牌赛事,进一步提升办赛水平和影响力,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体育总会模范化建设的样板,让体育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作为第一批入驻孵化基地的社会体育组织——蒙阴足协,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蒙阴县足球协会秘书长张恒文告诉记者,入驻孵化基地对于协会的发展十分关键。“我们足协之前没有固定场地,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发展受到很多限制。基地一建,直接解决了办公和训练场地的难题。”张恒文还介绍道,此前还借助基地的便利条件,开展了600余人的公益活动,群体是面向全县幼儿到一年级的孩子们。“我们还积极对接了鲁能梯队,今年崔鹏主教练带着U17来和我们交流,我们的基层教练、小学员都学到了非常多先进的理念,也让我们足协明确了青训的发展方向。今后我们也将依托基地多搞活动,多培养好苗子。”

创建体育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将资源深度共享、抱团发展。未来,蒙阴县体育总会还将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宣讲等服务,推动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山水蒙阴、活力崮乡”赛事品牌。

人文地貌与体育赛事激情碰撞

做大做强“体育+”文章

近年来,蒙阴县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色,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成为旅行打卡地。蒙阴县体育总会也把握住这一支点,积极做大做强“体育+”文章,推动“体育+文旅”“体育+商展”“体育+教育”等产业融合,持续拓展体育消费空间,推动体、文、旅、商协同发展,将赛事“流量”变成经济增量。

蒙阴的岱崮地貌是中国第五大地貌,顶平如削,崖壁垂直陡立。近年来,岱崮镇充分利用岱崮地貌的独特地理优势,成功举办了美丽乡村迷你马拉松分站赛、“岱崮 50”越野赛、“跳动齐鲁”山东省跳绳大赛和山东省山地自行车锦标赛等一系列重大赛事活动,实现了体育赛事与自然奇观的完美结合。这些赛事不仅吸引了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优秀运动员参与,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赛,共同见证了岱崮地貌之壮美与体育赛事的激情碰撞。

据岱崮镇副镇长张静介绍,岱崮镇体育总会成立于2017年,2018年按照基层体育总会示范点进行规范化建设,相继成立了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篮球协会,拔河协会等多个镇级体育协会。“借助体育赛事,民宿、农家乐越开越火,村民开餐馆做农家菜、当服务员、开观光车,家门口就业机会多了,收入也涨了,为此我们还修建了16 公里旅游路贯穿景区。”张静说。依托体育赛事,岱崮变成了“体文旅商”融合发展的活力小镇,体育赛事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

蒙阴县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公涛表示,近年来,蒙阴县依托优越的生态资源优势,持续改善体育发展环境,加强赛事谋划对接,先后举办承办国家、省、市级赛事100余项,基层全民健身赛事900余项。同时,开展赛事进景区、产品进赛场等活动,真正实现了体育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添力。

沂蒙山区的这股体育新风,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打造了基层体育治理和发展的新模式。未来,蒙阴还将继续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构建体育新发展格局,让“崮秀天下 世外桃源”这片土地,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希望。

编辑:赵晨  校对:高新  摄影: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