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李睿
7月30日,《南京照相馆》上映第6天,总票房突破7亿元,据猫眼专业版数据预测,该片最终总票房将超过32亿元。目前,该片豆瓣评分8.6分,口碑仍在发酵中。《南京照相馆》从“照相馆”小切口讲述“南京大屠杀”这一沉重题材。导演申奥这样描述他创作《南京照相馆》时的思考:“每一张照片就像一颗子弹。”
平民百姓的历史群像
88年前,南京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黑暗时刻。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30多万中国同胞惨遭屠戮,为中华民族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痛。
《南京照相馆》取材于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战争来临,南京城内几名普通百姓躲进位于贡院街的吉祥照相馆避难,为了尽可能地多活一天,他们被迫帮助日军摄影师冲印照片,却意外发现了日军屠城的罪证。原本只想在大屠杀中保命的他们,面对日军种种暴行,决定将照片带出南京城。
这群普通人里,有来冒用学徒身份求生的苏柳昌,有为日军效力的翻译王广海,有怀揣电影梦的龙套演员林毓秀,有照相馆老板老金一家,有战乱中失去亲人的警察宋班长。不论是主角、配角,还是反派日本人,都抛弃了脸谱化塑造,拥有各自的人物弧光。片中不少角色都有原型,比如高叶饰演的林毓秀曾作为群演跟“民国电影皇后”胡蝶演过戏,电影中的那格胶片画面正来自于郑正秋导演的《姊妹花》。
电影《姊妹花》剧照。
电影《南京照相馆》预告片截图。
刘昊然饰演的邮差阿昌为了求生躲进照相馆装作学徒,在照相馆老板老金的帮助下,凭借冲印技术偷生了一段时间。其间他曾试图逃离南京,但在目睹日军暴行之后,勇气逐渐被唤醒,目标从求生变成将照片送出城。最终他两次让出通行证,并挺身而出、毅然赴死。
王传君饰演的王广海是影片中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他为日本人当翻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汉奸角色,更像是一个懦弱的投机者,王传君解释:“他希望把未来寄予某种霸权的力量上,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阿昌多次险些暴露时,他帮其保住了命,宋班长拼死出城时,他冷眼看着日本军官被砸而亡。面对众多同胞在河边被杀害,王传君将恐惧、纠结、痛苦等情绪诠释得非常到位,观众始终无法恨上这个人物。
电影对于反派的塑造也十分精彩。戏份最多的是日军摄影师伊藤秀夫,战争中,他只专注于摄影工作,对日军杀害平民的行为曾提出异议,最开始观众还以为他是出于无奈才参加战争。但随着故事展开,伊藤秀夫的伪善面具被撕开。片中尤为讽刺的一幕是,南京城内已经尸横遍野,伊藤秀夫路过平民的尸体时毫不在意,看到趴在尸体旁的野狗时却“和善”了起来,还蹲下喂狗吃饭团。这种冷血、虚伪让人汗毛直立。
冷静叙事定格历史真相
这些年,有不少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电影问世。2009年,陆川执导的《南京!南京!》通过两名普通士兵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不过,片中以日本兵为视角反思战争的设定曾引起争议。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金陵十三钗》讲述了14名侠肝义胆的风尘女子用生命保护学生的故事。中外合拍的《拉贝日记》讲述了德国商人拉贝在面对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时,设立国际安全区并挽救南京无辜百姓的故事。
《南京照相馆》从平民的角度再次将这段沉痛的历史搬上银幕。申奥透露,影片灵感来自1987年的老电影《屠城血证》,在联系到版权方溯源之后,他了解到真实历史和其中细节,为影片剧本构建了创作基础。
《南京照相馆》的故事是有原型的。真实历史中,1938年,南京华东照相馆内,15岁的学徒罗瑾秘密冲洗加印了日军拍摄的记录日军暴行的照片,从中选取了16张装订成册。1941年,罗瑾将相册藏在毗卢寺厕所的土墙里,不料却意外丢失。好在另一位爱国青年吴旋捡到了这本相册,将其藏匿在寺庙佛像的底座里,并辗转守护相册多年。最终,在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这些影像成为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的重要证据。
《南京照相馆》中,申奥将爱国青年接力守护照片的故事,艺术改编后投射于生活在南京的普通百姓身上,用“照片”串起那些极具张力的情节。比如林毓秀是龙套演员,她和阿昌在日军的胁迫下摆拍“中日亲善照”用作宣传,日军因婴儿啼哭影响拍照情绪,竟残忍地将婴儿狠狠摔到地上,只为让这个小生命成为“听话”的道具。这场戏也揭示了千千万万张伪“亲善照”背后的真相。
电影没有渲染暴力和血腥,而是用电影语言对残暴镜头进行了留白处理。比如摔婴儿时没有落地画面,镜头更多呈现其他人物的反应。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日军对中国女性的施暴情节,《南京照相馆》摒弃了将镜头对准受害者的做法,也没有直接呈现暴行画面,而是将那份沉重体现在情感层面。高叶在路演时分享了幕后故事,称首版剧本中本来写了林毓秀遭受侵犯的戏份,但申奥进行了删减。
电影临近尾声,一段“胶片蒙太奇”将情感推至高潮。照相馆内的胶片作为记忆的载体,将贡院街上人们原本的生活样貌展开,他们在这里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本可以安稳幸福地度过一生,就像阿昌的台词:“贡院街虽然只是短短一条巷子,可南京人的春夏秋冬、喜怒哀乐都在里面……他们才是这座城市的主人。”而浩劫到来,那些定格的美好瞬间破碎成了恐怖屠杀的残像,银幕前的每个人会深深共情于那份无法弥合之伤。
编辑:李睿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