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入戏 戏中有戏 戏无戏言 戏比天大——《戏台》喜剧艺术魅力管窥
新黄河  9小时前

笑泪交织的荒诞世界走进《戏台》的光影里,仿佛穿越回那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民国乱世。在德祥大戏院的方寸舞台上,军阀混战、梨园沉浮、市井百态交织成一幅荒诞又真实的浮世绘。豆瓣8.0的高分印证了这部作品的魅力,它用喜剧的糖衣包裹着历史的苦胆,让观众在捧腹大笑中悄然品出泪水的咸涩。陈佩斯与黄渤、姜武、尹正等一众实力派演员的精彩演绎,将戏里戏外的人生况味娓娓道来。尤其是姜武饰演的草包军阀洪大帅,他的喜怒无常、荒唐可笑与潜藏的悲凉,让观众在共情与共鸣间穿梭,深刻感受到“看戏入戏”的魔力。

作者:张智辉  

看戏入戏:荒诞时代的悲喜共情

《戏台》的魅力在于它对荒诞社会人生的高度浓缩与生动表现。影片以京剧名角金啸天所在的五庆班进京演出《霸王别姬》为主线,却遭遇了刚刚攻占京城、称王称霸的洪大帅。这个自命不凡的军阀,拎不清“生旦净丑”,为取悦六姨太要强令包场观看“开国大戏”。他手握枪杆子,肆意践踏梨园规矩,逼迫戏班改戏——只因他觉得楚霸王项羽不该自刎乌江,而要“东山再起”,这荒唐要求背后,是军阀对艺术规律的无知与强权的傲慢。

洪大帅这个角色极具张力。他的喜与怒都来得毫无征兆,却又充满人性的复杂。当他看到戏台上西楚霸王的悲壮结局时,竟会真情流露地痛哭流涕,因为台上项羽的命运让他想起自己征战半生、兄弟离散的过往。然而,下一秒他又会举枪威胁戏班改戏,将自己的情感与意志凌驾于艺术之上。这种矛盾性让这个草包军阀跳出了脸谱化反派的窠臼,变得立体可感。观众既能嘲笑他的无知与蛮横,又能隐约理解他内心深处对英雄主义的虚妄投射——就像他把自己想象成不可一世的“楚霸王”,却不知自己不过是乱世中的匆匆过客。

在陈佩斯的镜头下,戏院成了社会的缩影。票房、后台、舞台和观众席组成的空间里,三教九流会聚一堂:班主侯喜亭(陈佩斯 饰)为了戏班生计卑躬屈膝又坚守底线;包子铺伙计大嗓儿(黄渤 饰)误打误撞被当成名角推上舞台;名角金啸天(尹正 饰)虽萎靡不振却在关键时刻展现戏骨尊严;男旦凤小桐(余少群 饰)身姿柔美却暗藏傲骨。每个人都是时代洪流中的小人物,被无形的力量拨弄着命运,却又在各自的轨迹上演绎着挣扎与坚守。这种对众生相的细腻刻画,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年代,与戏中人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做到了“看戏入戏”。

戏中有戏:荒诞情节里的人性镜像

《戏台》的精妙之处在于“戏中有戏”,不仅是舞台上的《霸王别姬》与现实荒诞剧情的交织,更在于那些充满讽刺与黑色幽默的细节,如同哈哈镜般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病态。

洪大帅的“小六”与压腿叫嗓的误会:滑稽背后的权力荒诞,洪大帅的六姨太思玥(徐卓儿 饰)堪称戏中亮点人物。她本是洪大帅的宠妾,却也是金啸天的狂热戏迷。为了追求心中的偶像,她不惜背着洪大帅与金啸天私会。而洪大帅这个粗鄙的军阀,对后台的动静充满疑心。当他听到隔壁房间传来床板晃动声与类似女人的叫声时,满脸疑惑地询问。此时,大嗓儿为了掩盖真相,谎称这是“武生在压腿练习”“旦角在开嗓练习”,还一本正经地解释戏班没有女人,女声都是男人唱的。这一幕将洪大帅的无知、思玥的风流与大嗓儿的随机应变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极具喜剧效果的误会。

更绝的是这个误会的“升级版”。当思玥后来错把大嗓儿(此时已顶替金啸天扮上霸王妆)当成金啸天,再次投怀送抱时,同样的“压腿开嗓”声再次响起。而这次,洪大帅本想向众人炫耀自己的“戏班知识”,却发现戏班全员都在眼前——真相大白的瞬间,他的尴尬与被骗的滑稽尽显。这两次“压腿叫嗓”的包袱,不仅戳破了军阀的愚蠢,更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强权统治下,谎言可以堂而皇之地说出口,只要它能满足上位者的虚妄认知。思玥追逐的从来不是真实的人,而是舞台上光鲜亮丽的“霸王”光环;洪大帅被蒙蔽却不自知,沉溺于自己构建的权威假象中。这种荒诞情节,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闹剧,让人笑过之后不禁陷入深思。

黄渤的意外逆袭:从送包子到当主角的魔幻现实

黄渤饰演的大嗓儿是全片的喜剧核心之一。他本是个普通的包子铺伙计,每天送包子、听戏,对京剧一知半解却充满热爱。命运的玩笑让他阴差阳错地被洪大帅看中,误认为是名角金啸天,强行要求他出演楚霸王。这个从未登过台的外行,就这样被推上了梦寐以求却又危机四伏的舞台。

大嗓儿的“意外收获”充满了魔幻色彩。穿上戏服、画上油彩的他,在台上笨拙地表演,却意外赢得了观众的追捧——当然,这追捧更多是出于对洪大帅淫威的畏惧,而非真正认可他的演技。但这种错位的成功,却让大嗓儿的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从最初面对思玥投怀送抱时的局促不安、“想碰又不敢碰”的小人物羞涩,到后来敢于主动亲近六姨太,他在戏服与角色的加持下,仿佛找到了自信与力量。一件戏服、一次登台,便释放了他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与野心,展现了人性中对认可与成功的渴望,哪怕这种成功是建立在谎言与错位之上。

大嗓儿的故事也是对现实的辛辣讽刺。在那个是非颠倒的年代,真正的艺术被践踏,而一个毫无功底的外行却能凭借强权与误会成为“主角”,这是何等的悲哀与荒诞。它影射着当下某些领域的乱象:流量明星取代实力派,资本与权力的力量。然而,大嗓儿最终在金啸天与凤小桐的感染下,似乎也对戏有了更深的理解——当战火纷飞中戏班坚持演完原汁原味的《霸王别姬》时,他站在一旁,或许也感受到了“戏”超越个人利益的重量。

金啸天、思玥与凤小桐:情感纠葛下的艺术坚守

金啸天与思玥的情感线,同样充满戏剧张力。思玥对金啸天的痴迷近乎疯狂,她不在乎真实的金啸天是个抽大烟、萎靡不振的瘾君子,只迷恋舞台上的光环。这种盲目追星的行为,在当下的饭圈文化中也能找到影子——粉丝对偶像的爱往往脱离现实,只存在于幻想与符号之中。而金啸天这个矛盾的人物,在思玥的纠缠与洪大帅的逼迫下,虽一度沉沦,却在锣鼓响起、霸王妆上身的那一刻,骨子里的戏魂被唤醒。他宁死不改台词,用生命捍卫着《霸王别姬》的艺术纯粹性,展现了一个艺人在乱世中的尊严。

凤小桐作为男旦,更是“戏中有戏”的典型代表。他外表柔弱,内心却有一股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气概。面对戏班众人跪求他改戏换活路时,他曾动摇过、挣扎过,但最终在战火中与金啸天并肩而立,一字不差地完成了演出。他的存在不仅体现了京剧艺术中独特的美学韵味,更象征着传统艺术在强权压迫下的不屈脊梁。当凤小桐在后台独自压腿练功、开嗓吟唱时,那专注而坚韧的身影,与前台的荒诞闹剧形成了强烈对比,凸显了“戏”作为一种精神信仰的崇高地位。

戏无戏言:百年梨园的坚守之光

“戏无戏言”是梨园行的古老训诫,也是《戏台》着重刻画的精神内核之一。在洪大帅的枪口威逼下,这句看似简单的行规,成为了戏班众人与强权对抗的最后防线。

当洪大帅要求修改《霸王别姬》的结局,让项羽不死反胜时,整个戏班陷入了生死抉择。侯喜亭为了大家的性命,曾无奈地想妥协,甚至对着祖师爷的牌位下跪请罪,声音颤抖着说:“为了活命……唱吧。”然而,金啸天与凤小桐却展现出了令人动容的坚守。尹正饰演的金啸天,哪怕烟瘾几乎毁掉了他的身体,只要扮上楚霸王,便如钢铁般坚定——枪管子顶在脑门上,他眼皮都不颤一下,坚持一字不改地唱出经典台词,因为在他心中,“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容不得半点戏言。

凤小桐同样如此。最初面对众人的哀求,他咬着牙应下改戏的要求,内心却充满痛苦与挣扎:“那还是戏吗?”他崩溃地质疑着。但当真正站在台上,看着大嗓儿穿着霸王戏服乱唱时,他的信念更加坚定。最终,在硝烟弥漫、戏台摇摇欲坠的时刻,他与金啸天默契配合,在枪林弹雨中完成了原汁原味的演出。他们的坚守,不仅是对老祖宗留下的艺术瑰宝的敬畏,更是对“戏无戏言”这一传统的捍卫——每一句唱词、每一个身段,都是经过百年锤炼的精华,承载着无数前辈的心血,岂容随意篡改?

这种坚守在当下快餐文化盛行、传统艺术式微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们看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些人愿意为了心中的信仰与热爱,对抗世俗的压力与诱惑。正如陈佩斯通过角色所传达的:“老祖宗留下来的玩意儿,真地道!”戏无戏言,是对观众的尊重,是对艺术的执念,更是一种做人的本分——承诺了就要做到,技艺就要追求纯粹,这是梨园行的傲骨,也是所有真正艺术家应有的品格。

戏比天大:陈佩斯的文化传承之魂

“戏比天大”是《戏台》的核心主题,也是陈佩斯通过作品向观众传递的精神旗帜。影片中,戏班众人在战火纷飞中坚持演完《霸王别姬》,用行动诠释了这四个字的重量——在他们心中,戏的尊严、艺术的完整性高于个人的生死与利益得失。而现实中的陈佩斯,更以自己的创作与坚持,成为了这一理念的生动注脚。

陈佩斯在访谈中感慨道:“还是那句话:戏比天大,谢谢观众的捧场!”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他对戏剧艺术的敬畏与执着。从春晚舞台上的喜剧大师到深耕话剧领域多年,再到暌违32年重返大银幕执导《戏台》,他始终坚守着对传统喜剧与戏曲艺术的热爱。这部电影改编自同名高分话剧,从舞台剧到电影的转化并非简单移植,而是融入了他四十多年的喜剧创作经验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他摒弃了当下喜剧常用的廉价笑料与套路,选择用质朴平淡的叙事、深刻的人物矛盾与悲喜交融的情感,展现喜剧的高级感与思想深度。

《戏台》中的侯喜亭,可以说是陈佩斯的自我投射。这个班主为了戏班的生存,在洪大帅面前弯腰妥协,却在内心深处从未放弃对戏的尊重。当不得不让大嗓儿这个外行上台时,他转身便在祖师爷面前下跪忏悔;当看到戏班最终守住了艺术底线,他眼中闪烁着欣慰的泪光。这种在妥协与坚守之间的挣扎,正是陈佩斯对当下文化环境的隐喻:在资本、权力等外部压力下,传统艺术的传承者们既要为了生存而灵活周旋,又要守护住那一点“不能丢”的东西——那是比生命更重要的尊严,是民族文化的根脉。

戏比天大,不仅是对艺术从业者的要求,更是对所有观众与文化传承者的启示。在这个“流量为王”“娱乐至死”的时代,《戏台》如同一声警钟,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具有超越时代、超越功利的价值。它承载着历史记忆、文化精神与人类的情感共鸣,是我们民族摔不碎、碾不烂的风骨与脊梁。就像影片结尾处,当炸弹在城外轰鸣、观众四散奔逃时,五庆班的演员们却攥紧水袖,在摇摇欲坠的戏台上坚持唱完最后一句——这一刻,戏超越了生死,成了照亮乱世的精神之光。

结语:荒诞世界里的清醒之思走出《戏台》的剧场,心中五味杂陈。这部电影用喜剧的外壳包裹着悲剧的内核,在荒诞的情节与幽默的对白中,深刻揭示了艺术与强权、传统与现代、个人与时代的冲突与挣扎。它让我们在笑声中看到了人性的弱点、社会的病态,更在泪水中感受到了坚守的力量与文化传承的意义。

看戏入戏,是因为它真实得令人心痛;戏中有戏,是因为荒诞背后皆是人生;戏无戏言,是百年传承的敬畏;戏比天大,则是陈佩斯等艺术家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守护。当洪大帅们的枪杆子最终成为历史的尘埃,而戏台上的唱念做打却依然在时光中回响——这,或许就是《戏台》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用生命去坚守,那就是对艺术的真诚、对传统的尊重,以及对精神信仰的执着追求。正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在片尾响起时,那份古典韵味与深沉哲思,让我们明白:戏里戏外,皆是人生;唯有坚守,方见真心。

(作者为济南市作协会员、《爱济南》《天下泉城》签约名家)

编辑:任晓斐  剪辑: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