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邢媛
2025年国庆档,备受瞩目的《志愿军》三部曲迎来了它的终章——《志愿军:浴血和平》。这部由陈凯歌执导的史诗巨制,并未延续前两部作品中大规模战场厮杀的惯常叙事,而是将镜头精准聚焦于1951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至1953年停战协议签署那段“边打边谈”的复杂岁月。影片以其独特的视角、深沉的情感张力和对历史细节的精心雕琢,在观众中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它不仅是对一段峥嵘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关于和平为何珍贵、如何得来的全民思考。
无声的战场:谈判桌上的风云博弈与道义坚守
据了解,朝鲜停战谈判历时747天,从1951年7月10日开始,直到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谈判过程中经历了两次会场变更、五次中断,双方举行了58次大会和733次各种小会。《志愿军:浴血和平》最引人注目的突破,在于它将叙事重心置于以往同类题材作品中较少深入挖掘的停战谈判领域。
影片的主角,是翻译队队长林月明(宋佳 饰),队员李晓(张子枫 饰),通过几位主角的视角,展现了在敌我力量悬殊、对方屡次挑衅破坏的困境下,中方代表所秉持的诚意、规矩与坚韧。
开篇便将观众带入那没有硝烟却同样惊心动魄的谈判现场。谈判初期,美方并非真心寻求平等对话,据了解,还有一天谈判中美方沉默132分钟,甚至多次刚开会即宣布休会,最短一次仅持续25秒的极端情况。片中展示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幕:面对中方用石子摆放的和平鸽图案,前来谈判的美军认为这是中国的求饶之举,故意将飞机停在由石子摆成的和平鸽图案上,并用桨叶搅碎鸽子造型。即便如此,中方代表团翻译队队长林月明(宋佳饰演)还是决定重新把和平鸽图案铺起来,以示中方的诚意和正义。
与之相对应的,是尊重公平公正信念的中方,影片也刻画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人物,之一是贯穿三部曲的战士孙醒(陈飞宇 饰)。在一次追逐一名美军的时候,孙醒发现对方逃到了中立区,因为正在进行谈判,这里规定不能使用暴力。面对美军的言语挑衅,孙醒义正词严地回应,对方反而在背后将其冷枪射杀;负责保卫的姚庆祥排长(彭昱畅 饰)在巡逻时,遭到潜伏的美李军武装人员的袭击,为了严守中立区协议,他坚持不开枪还击,残忍的敌人又对着姚庆祥的头部开枪,姚庆祥当场壮烈牺牲,时年22岁……
对于今天的观众而言,理解并认同这种高度的克制与坚守,或许并不容易。即便是当时身处谈判一线的工作人员,也并非从一开始就全然接受这样的规则。影片刻画了代表团成员从高级谈判代表到基层翻译人员,内心经历从困惑、挣扎到最终理解并坚决执行原则的完整转变。正是这种超越个人生死、对原则与承诺的极致坚守,构筑起我方在道义上不可撼动的高地,也赋予“谈判”这一行为以庄严的重量。
影片通过这些情节,有力地回答了“为何要谈判”“为何要守礼”的疑问——这不仅是为了眼前的胜负,更是为了一个民族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重、树立信用的长远之策,是为了最终和平的必然代价。
血肉长城:战场牺牲与英雄群像的深情镌刻
虽然《浴血和平》在谈判线上着墨颇多,但它并未忽视对战场残酷与英雄壮歌的呈现。影片巧妙地将谈判桌与战场紧密相连,深刻诠释了“谈判桌上的每一句话,其分量都源于战场上的得失”这一铁律。作为“和平之门”的上甘岭战役,在片中得到了重点展现,标志着战争从运动战转入阵地战阶段。
被写入教科书的黄继光(周政杰 饰)舍身堵枪眼的经典一幕,被处理得极具感染力:身中数枪、满身是血的他,在信念支撑下匍匐前进,最终用年轻的身躯为战友开辟了通往胜利的道路。影片特别呈现了黄继光牺牲前写给母亲的信,上面只有他刚学会书写的自己的名字“黄继光”三个字,这一细节瞬间连接了教科书上有血有肉的英雄,催人泪下。以新华社特派记者丁明(原名曾昭韪)为原型创作的翻译队队长林月明,更是为了谈判带病坚持工作,日夜辛勤,积劳成疾,最终病逝于开城。
影片还通过诸多细节,丰富了英雄的维度,展现了榜样的力量与成长的轨迹:吴本正专家凡事身先士卒,影响和培养了他的徒弟;老司机赵安南一直想着异地的母亲,却义无反顾地踏上第101趟危险行程;同样,为拯救战友而牺牲的护士张娟,以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责任心与勇气,展现了女性在战争中的巨大力量与牺牲……这些角色,共同构成了“最可爱的人”的英雄群像。
作为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志愿军:浴血和平》在艺术探索与观众接受层面,也引发了诸多讨论。影片试图以“大而全”的方式,为系列中出现的新老角色安排结局,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种努力值得肯定,它体现了创作者对历史人物的一份敬意和负责的态度,希望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围绕抗美援朝战争的方方面面。然而,这种叙事尝试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部分观众感觉剧情略显散乱,多条人物线并进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谈判主线叙事的凝聚力。有观点认为,若能更加聚焦于“边打边谈”的主线,集中展现谈判桌交锋和上甘岭战役这两个核心重点,或许能使影片的结构更为紧凑,叙事节奏更为张弛有度。
总而言之,这种“面面俱到”的安排,恰恰是为了服务于“浴血和平”这一核心主题——和平的到来,是前方战场无数将士的浴血奋战,与后方谈判、后勤、医疗等各条战线上人们的共同努力和牺牲铸就的,和平绝非凭空而来,是靠无数善良勇敢的英雄用生命、用青春、用无悔的付出搏来的。
编辑:邢媛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