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任晓斐
国庆档银幕上,《毕正明的证明》以“拳拳到肉的打戏”与“充满奇观的偷盗场面”成为观众口中的“黑马之作”。《毕正明的证明》由佟志坚执导并联合张昊天等担任编剧,王安宇、张天爱、王彦霖领衔主演。这部融合江湖气与时代厚重感的警匪片,让首次涉足电影领域的王安宇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突破。谈及饰演毕正明的历程,王安宇表达了对这个“倔强角色”的深刻共鸣。
看一眼就被剧本打动
该片讲述警校毕业生毕正明(王安宇饰)在反扒警察报到首日意外致残后,以伤残身份潜入盗贼组织“荣门”,在反扒队长大周(聂远饰)指导下学习“探、开、抠、夹”偷盗技巧,逐步揭露该团伙“三横五纵”层级结构的故事。
谈及角色最打动自己的地方,王安宇直言毕正明是一个很善良也很执拗的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一直希望证明自己。他并不是一个特别完美的人,身上会有很多缺陷,而这正是我特别喜欢他的地方。”他眼里的毕正明,会心软,会质疑自己的人性,甚至会在警匪两派的复杂处境中产生“动摇”,但值得肯定的是,“他内心深处想要证明自己的决心和骨子里的正义感,从未有过丝毫动摇”。
回忆起当初看到剧本,王安宇称这是一个看第一眼就觉得感兴趣的故事,“我现在这个阶段对电影很向往,一直希望拍一部有意思的电影,而这个剧本的题材特别吸引我。”王安宇之前拍过民国背景的警匪题材,在看剧本的过程中看到了让他眼前一亮的东西,跟导演了解了他对电影的想法和初步构想,于是就达成了合作。
若用三个词定义毕正明,王安宇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正义、善良、执着。”这种执着与他自身有着奇妙的契合:“我也是一个很容易偏执的人,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情,就希望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有的时候会听不进别人的想法。毕正明也是如此,他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后,越发坚定了要守护心中‘作为警察要坚守正义’的信念,这点我俩很像。”
为还原角色的“破碎感”,他在细节上反复打磨:“不太像的地方就是,他因为意外瘸了腿,落下残疾,所以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我一直在想办法去靠近还原他瘸腿的特征。他的年纪跟我差不多,也是警校毕业后刚踏入社会,剧本讲的就是他毕业后这三年里发生的故事。我觉得这个角色的前后变化还是特别大的,不管是形象还是他的心理状态,都有一个很显著的成长。”
从虚荣到信念蜕变
从耿直警察到服装店帮工,再到卧底反扒,毕正明的三重身份藏着复杂的心路历程。王安宇将其解读为信念的提纯:“毕正明从头到尾贯彻到底的是他想要成为警察的决心。最开始想做警察,来源于一份虚荣心——小时候被警察救了,看到他们威风凛凛被称赞的样子,只羡慕光环却没意识到艰辛。腿瘸后还坚持,是骨子里的不服输,有股‘偏要证明自己能行’的倔劲。直到卧底后,看到小偷身上的善良,经历朋友离去,才明白动力是纯粹的正义感,还有为朋友讨公道的决心、继承父亲意志的使命感。”
这种成长与影片“初心不改,正道始然”的内核高度契合。正如王安宇所说:“毕正明的‘证明’不仅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更是对正义的执着守护,相信这份坚守能引发每一位观众的共鸣。”
影片中“藏”的命题贯穿始终,警察藏心、盗贼藏艺,对此王安宇有着深刻理解:“他刚加入小偷团伙时‘藏了形’,利用瘸腿扮乞丐骗同情心,但一直没做到‘藏心’,会因几句话乱阵脚,还把心里话写在本子里。直到大周提醒,才试着从心里接受‘自己是小偷’的身份,也因此发现大家并非想象中那么恶。”
饰演这种灰色地带的角色,最大挑战在于层次把握:“我想到‘假意夹真心’这个点,一开始他对团伙充满算计,目标是摸清‘荣门’底细,但当发现他们的善良与身不由己时,真心希望他们改邪归正的心就很动人。我不想把他演成太傻的人,而是通过眼神变化让观众感受到他在接近目标。”
谈及影片价值,王安宇特别提到郑州警察学院的路演经历:“那是毕正明就读警校的原型,老师送了定制学生证,希望我们守住正义、护住平安,这种银幕与现实的呼应很动人。”他真诚作出推荐,希望更多人走进影院:“这是大家这段时间非常用心拍摄的一部作品。我觉得它会是一部非常不一样、非常新奇的警匪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编辑:徐敏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