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忙乱”“免陪照护”解决了哪些问题
央视新闻  昨天 07:06

2025年4月,免陪照护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试点。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是为了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忙乱”的社会性难题。随着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的推进,各试点科室和病区的服务需求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免陪照护”能提供哪些服务?试点过程中面临着哪些实际的问题?

2025年6月,李海波在老家体检时,发现肺部有个结节,8月初便和夫人一起来到南京,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这是李海波夫妇第一次听说“无陪病房”这个概念。所谓“无陪病房”指的是免陪照护服务模式,江苏省人民医院是江苏省的试点单位之一。

2025年4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印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自2025年6月至2027年6月期间,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开展试点工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免陪照护服务模式。

2025年6月18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江苏省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遴选出70家医院的181个病区开展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处处长 高鹏: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一是对前期各省探索的肯定,二是通过全国范围的试点,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免陪照护服务模式,有效增加服务供给,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同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地方经验和典型做法,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2010年,原国家卫生部提出“医院为患者提供不依赖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护理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从那时起,各地陆续开始了“免陪照护服务”的实践,直到今年,免陪照护服务正式启动全国试点。

作为试点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目前在3个专科的6个病区,开放了共235张免陪照护的床位。

“免陪照护”真能把家属解脱出来吗?

夏阿姨的丈夫前一阵因为在家不慎摔倒导致骨折,需要入院手术。她的女儿在海外生活,而夏阿姨不想孩子奔波就没有告诉她们。

年过七旬的夏阿姨告诉我们,自己这个年纪已经无力照护需要手术的丈夫。在把老伴送进急诊室的当天她就请了护工,转入骨科病房之后,得知这里有免陪照护服务,她立刻决定请病房的医疗护理员帮忙。

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 朱全:我们正在步入老龄化。随着老龄患者的增多,实际上空巢老人是非常多的,我们碰到很多老人,他的子女在国外或者在外地,平常一年可能也就是线上通通话。一旦他住院了,要手术了,这个子女能不能过得来。

父母不想给儿女添麻烦,儿女们也不想让父母担心和劳累。

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 朱全:实际上我们关心子女要承受什么样的压力。大家都知道,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个老人生病住院要手术,他既要忙工作,同时又要照顾他的孩子,还要再来照顾老人。我们经常碰到子女来陪护,然后在我们的病床边上搭了一张桌子,把电脑打开,还在那工作。

目前,我国传统的医院陪护模式是以家庭成员和亲友照护为主,而当家属和亲友没有条件全程陪护的时候,有些家庭会请护工来帮助或替代家属和亲友来照护病人。

江苏省人民医院 骨科护士长 王广玲:创伤病人骨折多发于车祸、交通伤这些意外,当这些意外呈现的时候,家里人很多都不能接受。我们说有叫“三不”:不能,不敢,不会。不会,因为还不能接受现状;我接受现状,但是我不敢去动他,我怕他痛;我可以去动他,但我又不知道怎么去照顾他。

患者家属:我就是心力交瘁,觉得要崩溃了。因为我父母都80多岁,身体也不好,还在马鞍山又不能来。万一他们倒了我怎么办,我也有家庭。

这位来自安徽马鞍山的病人,从脊椎受伤至今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她的姐姐日夜守护在她床前。一周前,姐姐带着妹妹从马鞍山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准备接受手术治疗。

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护士长 王广玲:这个时候家属的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非常重要。专业的照顾交给我们来做,无论从手术方案、护理技术、护理用药等等。另外还有医疗护理员专业的生活照顾,能够帮他们托起这段困难时间。

在进入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的免陪照护病房之后,已经坚守在病床边陪护了一个月的姐姐终于能够稍稍喘口气。

患者家属:医生还有护理员,他们团队很默契,你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他们都主动做。比如说你开刀回来他会带你把床单全部铺好,充气垫子帮你充好。手术后康复他每天都来指导,腿怎样拉伸、怎样抬高,我就比较安心,我们也蛮幸运的。

在免陪照护病房,患者能够得到更专业、更安全的照护,家属得以从体力与精神的双重煎熬中解放出来。而安静、整洁、有序的病房也能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为患者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康复的环境。

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丁强:一个清洁的环境有利于患者康复。过多的陪客、人流,都是我们管理上面的困难。我们好多患者在走廊里、过道里休息,是因为他有一份牵挂在这。这个时候,他觉得躺在这,哪怕受点苦,他尽了孝心,尽了爱心。这样一个理念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我觉得根本的一条是要让家属放心。假如我的亲人在里面受到的照护和陪护比我在边上还好,能够让我放心,看到了这一点他就不需要再担心了。

胸外科作为参与免陪照护服务试点的科室之一,目前在三个病区开放了共110张提供免陪照护的床位。

李海波的夫人原本也做好了手术期间在医院陪护丈夫的准备,但是由于决定手术和办理住院的过程比较匆忙,关于手术和家属陪护期间的注意事项又很多,李海波的夫人一时也是有点应付不过来。

患者家属:他们讲的内容太多,我今天听的时候都用手机拍下来。他虽然教了动作,但我怕做不标准。

江苏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李方:我们护士其实需要全能型选手,又要实施专业的护理施,又要有一些基础生活的照顾。有了这样的试点之后,我们有了专业的医疗护理员团队的加入,在护士的指导下,能够对患者完成一些基础的,比如喂饭、协助翻身、拍背、咳嗽、咳痰、如厕等等。这样我觉得医疗护理员可以开始比较系统地来接手这样的相关工作,我们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加专业的复杂的病情观察,复杂的一些护理治疗活动,还有我们一些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的制定落实,以及健康宣教,包括心理疏导等等。

如何在免陪照护模式下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医疗和基础生活照护,对于医院和护理团队而言,这意味着医院服务体系的一次深刻变革与创新探索。

合格的医疗护理员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2019年之前,在医院里从事生活照护等辅助性工作的人员通常被称为“护工”,而绝大多数护工并不直接受雇于医院。他们通常是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经过培训之后,再由这些公司派驻到医院工作,或者以更灵活的“散工”形式由患者家属直接雇用。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医疗护理员是医疗辅助服务人员之一,主要从事辅助护理等工作,医疗机构应当使用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从事相应工作。在医疗机构内,医疗护理员应当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对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护、辅助活动等服务,严禁医疗护理员从事医疗护理专业技术性工作。医疗护理专业技术性工作,例如静脉注射、抽血、给药、伤口处理等,必须由受过系统医学教育、通过国家执业资格考试、并持续注册的护士或医生来执行。

上海擎浩医院管理有限公司CEO 刘瑜:我们和医院其实是一个齐抓共管的工作,大家是有分工的。医院里面更注重的就是医疗护理员的培训,日常的排班、管理以及对他们的质控管理。我们的工作任务是进行招聘和初期规章制度的导入性培训。就日常的质控我们也会配合科室做一些满意度的调查,做一些薪资方面的、一些劳动关系的处理。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的这个培训基地,很多希望加入医疗护理员队伍的人员都在这里接受专业培训。

江苏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医疗护理员管理专项组组长 刘滢:我们所有的医疗护理员都是要持证上岗。可以说是基础的,所有涵盖了临床上的医疗护理员所需要具备的理论及操作。操作也是要实践多少次培训,然后再最后进行考核,两个考核都通过了,才能拿到证书。

记者:医疗护理员证颁发的机构是哪里?

刘滢:是江苏省护理学会以及江苏省人民医院基地。

记者:如果这些学员毕业了以后,他可以去其他医院工作吗?

刘滢:可以,这个都是认可的。

经过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的医疗护理员可以进入医疗机构提供医疗辅助服务。

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一病区护士长 曹娟:医疗护理员到了我们医院以后,医院的护理部也会进行基础知识、公共操作的培训,然后下放到我们所需要的科室。胸外科也会有相对的与疾病相关的需要他协助完成的专科照顾,例如协助我们对病人进行拍背、咳嗽、咳痰,协助患者进行下床这样一些的专科操作,我们专科还会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

江苏省人民医院

护理部主任 李方:我觉得很大的变化就是我们团队协作模式的重构。我们在最早可能会觉得患者家属来了,护理工作就跟护士是单线连接的;现在我们很可能会有变化了,我觉得会构成一个医生、护士、康复师、医疗护理员,这样一个全链条式的护理过程。

在免陪照护病房中,医疗护理员不再是独立于医疗体系之外的人员,而是成为护理团队的一员。对于护理团队而言,这并不是简单地增加人手,如何管理好这支新的队伍,确保护理质量的稳定性和高水平需要整个护理团队在试点过程中不断磨合和总结经验。

在胸外科的免陪照护病房,每一个病床的床位上,都挂着一个医疗护理员的工作清单。医疗护理员在病人住院期间会提供哪些医疗辅助的服务都一目了然,而这个工作清单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已经更新到了第四个版本。

江苏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李方:细致到什么程度?比如对女性患者,到底她辫子的马尾是放在左边还是放在右边,都要依据这个患者她手术的部位来定。比如说左侧肺部手术的话,那她肯定是右侧卧位,那么她的辫子如果放在右边的话,极有可能产生不适感,就要去做相应的调整。我觉得对于护士长来说,护士长对于医疗护理员的这个培训过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和要求。

无陪护理如何收费

早在2003年,江苏省人民医院就推出过无陪护理的服务。2006年,江苏省确定了包括江苏省人民医院在内的3家医院启动无陪护试点工作,也在同年首次进行了病人无陪化管理收费试点,由试点医院自行定价。当时,无陪护理被列为特需服务项目。

江苏省人民医院 护理部主任 李方:那个时候收费相当于三个等级,30元每天、60元每天、90元每天,按照等级护理来收费的。2010年,国家发布了关于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文件,提出了护理模式的推进,就是无陪护理,很多家医院都在试点。我记得非常清楚,2009年,全国近200家医院到我们医院来看无陪护理开展的情况,并分享经验。到了2015 年,这样的收费政策就终止了。

2015年,江苏省物价局会同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出台了《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停止了城市公立医院的无陪护理试点。

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 朱全:国家政策当时没有明文规定,到底该怎么运作、怎样对患者收费,特别是收费措施不明确。所以这对医院来说,对科室来说就会遇到政策上的风险。收费的主体是什么?谁来收费?收费了以后怎样组织这些护理员?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体。如果说医院来做,那医院就要承担很多未知的风险。从科室来说,科室没有一个固定的法人跟承担的责任,不具有收费的权利。同时如果从第三方公司来说的话,他也认为如果患者投诉怎么办?所以它会存在一系列问题。

随着今年全国范围内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的开展,江苏省也从2025年7月1日起将免陪照护服务纳入正式的医疗收费,由医院收取并开具票据,明确了免陪照护服务是在医生开具了特级护理或一级护理医嘱的情况下开展的医疗服务,按丙类医保支付,也就是可以使用医保卡个人账户余额支付,但不能通过医保统筹基金报销,其收费为每天125元

李海波 患者:一天125元,而且从做完手术以后才开始算,我感觉这个收费能承受,不算高。

目前,在胸外科的免陪照护病房,一名医疗护理员负责照护三名病人,而在非免陪照护病房以及二级、三级护理的情况下,大多数患者和家属依然按照以往的模式,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与医院合作的第三方公司请医疗护理员进行基础生活照护服务。

从2025年7月1日开始免陪照护服务试点以来,江苏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会定期开展沟通协调会,就试点过程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 薛明新:既往的时候一对一的陪护比较多,特别是一些重的患者,护理员离不开身边的这种24小时的陪护,标准会高一些。据我们测算,第三方公司护理员一个月的劳务,和参与到免陪照护的劳务收入之间是有一些差距,差距不是太大。我们觉得多劳应该多酬,要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体面的合规合理的收入,也才能够确保护理员这支队伍的稳定性,才能让免陪照护这项工作能够更加持续、更加高效,更加长效。

医疗护理员好招吗?

在护理部的这次会议中,很多护士长们都提到了医疗护理员队伍稳定性的问题。

根据我们在医院的观察,目前在医院工作的医疗护理员队伍年龄普遍偏大,基本在五十五岁上下,大多为初中学历。医疗护理员不仅会在培训、考核甚至是上岗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流失的情况,第三方公司在招募医疗护理员的第一步就面临着困境。

上海擎浩医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刘瑜:各大医院其实都在搞免陪照护,对年纪比较轻的、有文化的、接受过培训的、持证上岗的这些人,现在可以讲是井喷式的需求量。

记者:现在好招吗?

刘瑜:不好招。有几个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就觉得这好像这是一个伺候人的工作,他们情愿在饭店里面端盘子、洗盘子,都不愿到医院里面来做护理员。他们觉得都是病人,这个疾病会不会传染给我。另外可能还有一种偏见,做这些帮他们擦身、洗澡的生活照护工作是伺候人的保姆的工作。还有一点,在医院里面有一种规范性的要求,培训时间也会比较长,包括医护人员、病人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一点。

要保障免陪照护服务的质量和连续性,必须有一支稳定的、专业的医疗护理员队伍的支撑。保障医疗护理员合理的薪酬待遇,给予医疗护理员更多的职业尊严和专业成长空间,才能维持医疗护理员队伍的稳定性,免陪照护服务才能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发展。而2024年《医疗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推出,也使得医疗护理员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成为可能。

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丁强:既然这个工作是社会期望,老百姓希望的。需要试点,就证明肯定会有一些困难,没有困难就全面推开来了,为什么要反复来听我们的意见?就是希望我们在实战当中收集各个方面的意见。我觉得这个工作还是充满希望。从医疗的角度,对患者住院的时间、治疗效果,包括意外感染发生,都是正面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能够提供更多的专业服务人员。将来因为社会化的发展,老年人口增加这方面的需求量,我觉得通过医疗行业培养出来的医护人员,将来在社会上的需求很大。

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是为了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忙乱”的社会性难题。在未来试点的过程中,还需要医院和相关部门不断探索创新、积累经验并做好动态跟踪评估,从而构建一个患者、家庭、医院、医疗护理员和社会多方共赢的新型医疗照护体系。

编辑:柏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