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李震
10月15日起,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正式开始,共计划招录3.81万人,报名截至10月24日18时。今年,延续多年的“国考”迎来了一次重大变化,报考者年龄上限从35周岁放宽至38周岁,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放宽至43周岁,“国考35岁门槛”成为历史。
政策的新变对考生报名、培训市场也带来了一定影响。多位此前因年龄限制被卡的考生表示,愿意今年报名尝试国考。另有公职考试培训机构方面表示,报考年龄放宽扩大了选才范围,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竞争压力,未来“网课”等线上教育市场需求或将增加。业内人士分析称,国考年龄“松绑”属于系统性变革,与人口结构、劳动力状况密切挂钩,同时也标志着公务员招录正在从“唯年龄论”向“能力优先”的转变。
2024年国考考试现场
36岁,与国考再相遇
国考年龄限制放宽,让36岁的李琛(化名)重拾了破灭的公务员梦想。
李琛曾在企业工作了十几年,去年被裁员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35岁以上的年龄,很多企业并不愿意招用,年龄的限制让我连报名国考的资格都没有。”李琛说,“现在新政策给了我们这些生活压力大的中年人新的希望,多了一条出口。”
和家里人商量后,他决定今年试试。“因为也是报名前刚刚明确,各方面还都比较紧张。我要准备报考资料,列学习计划,同步开始学习。”李琛坦言,迫于生活上的压力,事实上留给他学习的时间并不多。
对于今年国考的变化,应届毕业生小周则显得比较平静,她表示,这两天和同学讨论过有关国考年龄放宽的影响,对于是否会直接导致竞争压力变大,大多同学还是持乐观态度。“不管是国考、省考,还是大大小小的考试,还是得靠自己,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国考年龄的放宽能够让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到公务员的队伍当中。尤其是对于有基层工作经验要求的岗位来说,一些人才从事了较多基层工作,能快速充实公务员队伍,这是一个扩大选才范围的好事。”公职考试培训机构联创世华资深老师郭旭在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考生的角度出发,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36岁到38岁这部分人群,现在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工作经验也相对比较丰富,有了一个更高的平台。”郭旭说,“但对于应届生等较为年轻的考生来说,参考人数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备考压力。”
不过,郭旭分析称,今年国考的应届生岗位比例占近七成,而36岁到38岁考生所能报的岗位,主要集中在两年到五年工作经验要求的岗位,“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应届生的影响不大。”
“此外,从招录发布到正式考试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36岁到38岁年龄范围内的一些考生,可能本来以为不在报名范围之内,也没有去准备,忽然间发现可以考了,备考时间是非常紧张的。”郭旭说。
2026国考报考条件放宽了年龄限制 图源:国家公务员局官网
线上教育或将迎来新风口
据多地媒体报道和官方数据显示,2026年度国考报名热度空前。首日超19万人涌入系统提交申请,“三不限”(“不限专业、学历、户籍”)岗位备受关注。
公开数据显示,2026国考涉鲁职位共1234个,较去年减少77个,招录人数2272人,较去年增加154人。虽然招录职位数量有所精简,但凭借基层岗位计划的扩容,2026年国考在山东地区的招录总人数实现了增长,整体招录规模保持稳定。此外,截至10月15日15时30分,2026国考山东所属职位(涉鲁职位)报名总人数达到10705人,首日审查通过人数约达到了涉鲁职位招考人数的20%。
“今年国考热度很高,热门岗位较多。目前,在我们这边上课的人以应届生群体为主,还有一些毕业一两年的人。”郭旭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35岁以上的群体几乎很少去参加线下培训,“因此从培训市场角度来看,我认为明年开始网课的需求可能会大一些。”
新黄河记者梳理多家公职考试培训机构发布数据了解到,因近七成职位面向应届生,导致了参加线下培训的人群也多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已经就业的人群,更倾向于选择上网课等较为灵活的线上学习方式,并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做了“多手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9月16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到,培育多元化教育和培训市场。鼓励相关机构以市场化为导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培训评价机制。
一名公职考试培训老师也表示赞同,她认为国考报考年龄拓宽后,网课很有可能成为这部分人群的学习方式,未来的培训市场应注重更加多元化。
山东某高校,学生们正在自习室备考
破立间凸显选人理念革新
新黄河记者梳理业内人士观点发现,此次国考年龄门槛的松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系统性变革的一部分。
10月14日,国家公务员局官网发文称,此举是“按照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有关政策要求,对公务员招录年龄条件作了适当放宽调整”,使公务员招录与延迟退休政策相呼应。
事实上,从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确立35岁年龄门槛,到2025年10月14日公告发布放宽至38岁,31年间我国劳动力人口结构已发生巨变。劳动力平均年龄攀升、受教育年限拉长,促使公共部门选人用人更注重实际能力,而非简单以年龄划线。
实际上,35岁左右的群体通常被认为具备更扎实的专业积累、更成熟的情绪管理与更深入的社会洞察,在基层治理、公共服务等岗位上优势明显。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竹立家表示,“35岁左右的年龄已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正是许多人才在职场上的‘黄金期’。吸纳这部分人进入公务员队伍,有助于提升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质量。”
2024年国考考试现场
由此可见,报考年龄限制的“三岁之变”,改变的不仅是报考资格的数字边界,更是重视“能力贡献”、看重“解决问题”的体现。
实际上,今年以来已有多地在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聘中试点放宽年龄限制。如四川眉山和遂宁在2025年下半年事业单位招聘中,已将年龄限制放宽至本科38周岁及以下,研究生43周岁及以下;今年8月,上海市发布的2025年度考试录用执法类公务员公告中,报考条件设定为年龄在18周岁以上,38周岁以下;山东、新疆、贵州等地在6月发布的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更是将部分岗位年龄要求放宽至45周岁以下。
业内分析认为,“国考”年龄“松绑具有较强的社会传导效应,能够倒逼各类用人单位重新审视招聘标准。同时,疏解社会焦虑,增强了中年群体的安全感,更有助于构建更包容的职场生态。
不过,也有观点表示,国考年龄限制放宽虽缓解了“35岁焦虑”,但并非“救命稻草”,市民就业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此外,业内人士也提醒考生,要保持理性,结合自身学历背景、专业方向、基层工作经历、资格资质等实际条件精准筛选与自身适配度高的职位,切勿盲目跟风或因过度追求热门岗位陷入激烈竞争。
摄影:王锋 李震 编辑:刘丹 剪辑:王瑶华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