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一纸“红头文件”,将“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水云边大闸蟹有限公司”逐出会员体系,明令剥夺其使用“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的资格。法定代表人周友红旗下的企业,就此成为行业“违规典型”。
三年后,周友红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杭州上城周氏水产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又悄然现身协会官网,重回“授权名单”,并赫然位列“常务理事单位”。从被除名到高调回归,周氏水产如何完成这场身份切换?行业协会的审核底线是否形同虚设?
一纸开除令,拦不住“换马甲”重新入会
行业的自律机制,在严厉的处罚中得以彰显。2022年3月16日,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取消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水云边大闸蟹有限公司会员资格的决定》(苏阳蟹协发〔2022〕03号)。
这份措辞严厉的文件,直指水云边公司两项违规:其一,其关联企业“杭州上城周氏水产有限公司”所销售的大闸蟹(由水云边供货)未按规定佩戴防伪蟹扣;其二,公司法定代表人由施金松变更为周友红后,未在30日内向协会重新提交会员资格审核。
根据协会《自律公约》与《入会须知》相关规定,水云边公司被取消会员资格,同时丧失“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使用权。这一决定,相当于将其彻底排除在阳澄湖大闸蟹的官方认证体系之外。
然而,被“驱逐”的剧情在三年后出现令人意外的反转,周氏水产通过一条隐秘的路径,完成了从“违规者”到“常务理事”的身份蜕变。
近日,新黄河记者在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官网查询发现,“杭州上城周氏水产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出现在“企业授权信息查询”系统中,品牌为“礼遇周氏”,销售方式为“线下实体”。值得注意的是,在“会员风采”一栏中,该公司被标注为“常务理事单位”,法人是周友红,品牌为“周兴”。
也就是说,同一核心人物周友红,此前担任法人的水云边公司因未及时更新法人信息被除名,而今其另一公司却成功入会,甚至跻身协会高层。这一变化,与公众对“开除即出局”的普遍认知形成强烈反差。这究竟是规则的漏洞,还是人为的默许?问题的答案,或许藏在协会的审核机制之中。
“之前开除的,我们根本不接受”
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方面的表态与现实情况之间,呈现出耐人寻味的反差。
近日,该协会相关负责人向新黄河记者明确表示:“之前退出的、开除的,我们根本不接受……既然开除了,加入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
他表示,这一规定具有强制性,并非企业单方面可操作,“不是说你想加入就加入,协会不需要这样的会员。”
该负责人进一步举例称,此前同样被除名的“蟹之家”等品牌,今年曾尝试以新公司主体或品牌转让的方式重新申请入会,均被协会坚决拒绝。
在后续沟通中,他重申了对“退出再入会”机制的态度:“之前退出的、开除的,我们根本不接受。”并透露,一家去年被除名的品牌今年上半年曾由董事长亲自出面沟通,但协会方面态度明确:“既然开除了,你加入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该负责人强调:“这个是强制性的……协会不需要这样的会员。”
记者查阅协会《入会申请流程》发现,其中规定“单位会员注册地必须位于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内”。“杭州上城周氏水产有限公司”注册地在浙江省,并不符合这一条件。但“苏州分公司”在形式上符合“地域范围内”的要求,因此或许得以递交申请。
此外,协会《自律公约》虽规定会员变更法定代表人等需重新审核,但未明确“被除名会员的关联企业或同一控制人名下的新主体是否永久禁入”。这或许为“换马甲再入会”留下了操作空间。
线下否认线上暗示,协会招牌成营销利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重回协会体系,周氏水产在销售端的话术却显得颇为“灵活”,这种双重标准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其经营模式的质疑。
在济南的周氏水产线下门店,店员坦言:“阳澄湖的大闸蟹很少……一年就产那么一点。”他直言店内主要销售兴化蟹,并暗示所谓“阳澄湖大闸蟹”多为“洗澡蟹”。当记者表示自己迫切需要阳澄湖大闸蟹时,该店员话锋一转:“我们老板也是阳澄湖协会的会长(注:或为口误),我们在阳澄湖也有 500 亩养殖区域。”
在线上直播间,主播则采取另一种策略:一方面强调“咱不是阳澄湖里面的蟹,是自家蟹塘,水质和环境跟阳澄湖一样”,另一方面却宣传“咱家是阳澄湖常务理事单位”,以此作为品质背书。“这个含金量还用多说吗?”主播在直播中反问道。
这种“我不是阳澄湖大闸蟹,但我有协会认证”的话术,既规避了冒充产地的风险,又最大限度地借用了“阳澄湖”与行业协会的公信力。这种游走在规则边缘的营销策略,反映出企业在品牌宣传上的取巧,也暴露出行业认证在市场监管层面的薄弱环节。
除了产地认证的争议,周氏水产在销售环节的承诺兑现同样值得关注。周氏水产在官网上自称是“礼券模式及礼券永不过期的创新者”。然而,在实际消费中,这一承诺面临考验。
在社交媒体和投诉平台,关于周氏的投诉量远少于其他电商等品牌,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反映遇到“缺斤短两”“提货卡被注销”“预约日期全满”“客服电话无人接听”等问题。
从高调除名到悄然回归,周氏水产的“复活”之路折射出行业自律机制在实际执行环节面临的现实困境。官方认证与市场话术之间的断层,引发了消费者对品牌信任的质疑,也整个行业的规范体系面临严峻考验。
当规则执行存在弹性空间,当违规成本可以被巧妙规避,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根基。这一事件暴露出的,远不止一家企业的经营问题,也是关乎行业诚信根基与长远发展的真实困境。
就周友红关联企业被除名后再度入会一事,新黄河记者向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求证。协会工作人员表示,需将问题反馈核实后再作回应。新黄河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新黄河调查组出品)
编辑:刘丹 校对:汤琪 美编:杨壹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