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国粹经典 传承中医文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走进小学课堂
新黄河  10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陈雪碧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对中医药知识的了解,树立健康生活理念,近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走进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二年级二班开展“中医文化进课堂”系列活动,通过理论讲解、实践体验等形式,让中医药文化在校园内焕发新活力。

课堂生动有趣,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医魅力

活动中,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副主任谷超以“走进传统医学的奇妙世界”为主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们介绍了中医“阴阳平衡”“药食同源”等基础理论,并结合中医的起源与发展、常见的中药介绍、中医的神奇疗法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扁鹊、张仲景、李时珍、华佗以及古代中医的发展传承,渗透四季养生、针灸疗法、推拿按摩、脐灸疗法、穴位贴敷等实用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

在互动环节,护士长李军带领学生们亲身体验了压耳豆促生长等传统疗法,并学习辨认常见中药材,课堂气氛热烈。“小儿推拿太神奇了,能治病还能提高免疫力!”学生张馨元兴奋地分享道。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对耳穴压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护师张杰准备的足底灸只进行了简单的演示,都没来得及让孩子们现场体验。张杰说:“45分钟的课堂对中医文化体验来讲太短了,小朋友太热情了,本来准备的足底灸也没有时间让孩子们体验了!”

文化传承与健康理念并重

二年级2班班主任随心表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此次课程不仅是一次知识普及,更希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帮助其树立“治未病”的健康意识。通过此次活动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校本课程,让学生们通过知识讲授与互通实操等形式深化中医教育成效,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谷超说:“将中医文化引入课堂,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不仅能够增强文化自信,还能培养青少年的健康理念和哲学思维;中医药文化融合哲学与科学思维,‘天人相应’‘辨证论治’等理念,能培养孩子系统化、动态化的思维方式,与西方还原论思维形成互补,还有助于孩子跨学科实践,例如通过观察中药植物生长,理解‘药性’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孩子自发进行生物学活动探索。”

多方联动,助力文化传承

此次活动得到家长和社会广泛好评。随心表示,将中医文化引入学校课堂,对学校的教学体系、教育目标和学生发展具有多维度的积极意义,既能丰富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又能创新教学模式、打造特色教育助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还可以弥补健康教育短板,中医的“治未病”“顺应自然”等理念有助于完善学生的健康认知体系,例如“四季养生”理念可以教导学生根据节气调整饮食起居、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谷超表示,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有助于“中医药振兴发展”政策的落实,希望联合学校开展更多特色活动,让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发芽。

编辑:俞丹  通讯员:宋祖芳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