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李鹏
9月17日,2025基础教育创新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举办。会上,“2025区域教育及集团化办学创新案例”重磅发布,济南高新区管委会教育文体部报送的案例《融通聚合全域共生:济南高新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的破局与新生》入选全国区域教育创新案例,是济南市唯一入选的区域创新案例。教育文体部党组书记、部长高一鸣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另外,高新区海川教育集团报送的《数字赋能“三自教育”高效提升办学质量——济南高新区海川教育集团改革探索与实践案例》入选集团化办学创新案例。
该案例推荐活动由中国教育报联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委会于今年6月共同发起,旨在挖掘并推广全国范围内区域教育与集团化办学的优秀实践经验。据悉,此次活动共收到700余个推荐案例,覆盖全国28个省份、30余个地市、300多个区县及300多所集团校,经过专家团队多轮严格遴选,最终确定并发布50个区域教育创新案例与50个集团化办学创新案例。
在交流发言中,高一鸣分享了济南高新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的相关经验。
2024年,济南高新区发起“全环境立德树人‘三引导’行动”,该行动以“赋能公民素养提升,润泽文明社会发展”为总目标,推动教育引导家庭教育进步、引导公民素养提升、引导社区文明发展。同时,高新区以“建机制、研课程、搭平台、聚资源”四维驱动,确保“三引导”行动落地见效。
建立“双轨三级”机制。“学校教育线+社区教育线”双轨并行,“区域—学校—社区”与“区域—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教育部门联合11个部门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法院、公安、民政等部门齐齐进场,街道、社区、学校同步发力。
构建“510N”课程体系。聚焦“道德法治、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公共生活、家庭教育”5大素养,设计10项素养提升行动,开发N种课程,并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在课程设计上,区域定“基础盘”,保证全覆盖;学校和社区创“特色盘”,打造自身亮点。仅寒暑假就推出21门区级精品课,管委会各部门提供17类资源,学校和社区也开发了特色课程,让孩子有得选、有得学。
校园开放“零距离”。每年4月为“校园开放月”,教室、操场、活动场所均向家长开放,让家长看见真实的校园。
假期托管“公益化”。推出“伙伴+”学生成长共同体项目,学校推送课程,家庭轮值“互助托管”,社区提供场地、开设公益课。
家庭环境“补短板”。发起“四个一”学生家庭学习环境提升行动,倡导家长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学习空间、一个专属书架、一套舒适桌椅和一盏明亮护眼灯。依托“家庭自助+学校帮扶+慈善助力”,为389个学生改善了家庭学习环境。
亲子成长“同进步”。发起“家庭同成长行动”,推动亲子共读、同运动、齐观影、一起劳动蔚然成风。2024年以来,校园影院举办400余场亲子观影,惠及7.3万人次;广场舞大赛全龄参与,73支队伍舞动健康……
整合五类资源。“繁星计划”31个校内基地、“亮星计划”122个校外研学基地;百人家庭教育专家库、法治副校长人才库;8609人志愿者队伍;249处社区活动场地;220门社区公益课。
校社资源“互通互哺”。242场线下公益讲座覆盖家长超10万人次。家长夜校、“学习型家庭”选树活动传播科学育人理念。
家长角色“主动转型”。家长逐渐明白“最好的学区房是自家书房”。家长志愿者数量增长近5倍。2024年,全区家长进校授课706节,家长成为教育的“好帮手”。
社区功能“延伸拓展”。社区提供场地、公益课、研学活动,成为学生周末节假日的“第二课堂”。居民因教育结友共治,新风深入人心。
社会力量“积极加盟”。省急救援中心、区消防大队、省中医、交警等单位纷纷加入。社会成为教育的“大课堂”。
科研实践“双向赋能”。“区域推进习惯养成教育”获中国教育学会课题立项;市重点课题“家校协作三代共育”顺利结题;“学校教育引领社区教育”入选济南市教改项目;“伙伴+”项目入选山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教育文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济南高新区将搭建“共享+”数字平台,让资源对接更高效;策划“伙伴节”,让家校社互动更热烈;要激活社区教育学院,让教育服务更精准,真正让教育成为滋养社会的“活水”。
通讯员:朱士娟 高浩冉 编辑:杨子梦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