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冯子莹
原来,高中语文“新课堂”可以这么上!
为进一步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专业素养与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夯实教学基础,10月24日,济南市高中语文“新课堂”项目研讨会暨历城二中年轻教师展示课活动在历城二中日新楼报告厅举行。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庆华,济南市高中语文教研员葛浩,历城区高中语文教研员王成德,济南市高中语文“新课堂”项目成员代表、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代表以及历城二中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活动伊始,历城二中两位青年教师分别进行了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他们以扎实的教学功底,带领学生一起进行了语文课程的学习。教师展茂寒首先展示了《声声慢》一课,她以李清照的《如梦令》结合大明湖视频导入,“这方邻水的溪亭或许见证过她年轻时的欢乐时光,这满池的藕花也见证了她鲜活的生命。但当我们读《声声慢》时感觉还是这样灵动鲜活吗?”带着问题,品读文章,细品词句,感受愁绪,最后通过两篇文章的对比联读,加深理解。
教师杜一涵讲授的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她与同学们一起分三个步骤对课文进行梳理和学习,初读文章,整体感知;聚焦用典,分析深意;学以致用,拟写对联。步步深入,层层递进,通过怀古抒发对时局的忧虑,融合历史典故与现实政治,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随后,济南市高中语文教研员葛浩对两节展示课进行了精彩点评,他首先对两位教师给予充分肯定,“这两位老师的素质都非常好,讲课的语言有温度”。葛浩从语言表达、抓住文本特质、课堂开放与控制、细节把控、自我成长等方面,对两节课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和点评,并给予了改进提升的建议。他表示,成长是正确的、缓慢的事情,做正确、缓慢的事情,需要方向清晰,坚持长期主义。“今天的语文课堂仅是开始,希望两位年轻教师能够像一句歌词那样成为‘下一站天后’,在课堂的舞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氛围活起来,让学生思维燃起来,自己收获职业成就感。”
据了解,今天进行课堂展示的两位青年教师均为刚入职两个月的“新手”教师,从校园步入职场,角色的转换,思维的改变,都需要不断磨炼与成长。“这是我第一节正式的展示课,准备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师傅牺牲个人时间陪着我不停地磨课,一遍遍讲,一遍遍改,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讲了4节课。”杜一涵说,虽然课堂的最终呈现并不完美,但她享受这成长的过程,就如专家所说,经历了抽筋剥骨的磨炼,才能在疤痕上长出盔甲。
“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这是我们新教师思考最多的问题,刚入职历城二中时,学校组织了近两周的教师培训,从思想上让我们对自身发展有了坚定的方向,今天研讨会上专家们的细致指导与引领,从教学实践中让我们对好教师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收获很多,也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展茂寒说。
研讨会最后,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庆华以《课堂的本来与未来——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为题作专题报告。他指出,课堂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核心场所,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互动过程,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需要从“教师教学视角”走向“学习者学习的视角”,即从教学质量转向学习指标。他就当前课堂存在的教学规律把握不足、新课标存在误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以鲜活的案例,就如何上好一堂课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表示,老师要把课上得干净而有分量,不掺杂非教学杂质,还得有“营养”,未来的课堂教学必定要满足基于课标、推进知识结构化、强化实践、落实教学一致性四个维度。

摄影:冯子莹 编辑:吕冰 校对:汤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