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密关乎国家安全与利益,容不得丝毫侵犯。然而,一些人身处涉密岗位,或因私欲膨胀,或因人情裹挟,或因侥幸作祟,走上了“监守自盗式”窃密泄密的道路,最终让自己陷入囹圄。
为还债“勾连”卖密
某市直机关年轻干部侯某,在某届足球世界杯期间,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在博彩网站上注册账号,从50元、100元开始,不断加大投注,后来不仅输光积蓄,还欠下高额赌债。为偿还赌债,侯某将目光盯向了工作中接触的涉密文件。之后其利用职务便利,多次偷拍涉密文件并发送给境外人员,获利7万余元。最终,侯某被以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帮朋友“顺手”拍密
唐某为某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其好友曾某请求其提供政府部门关于打击邪教组织的文件。唐某利用工作之便,通过拍照、复印的方式窃取《关于印发〈××县××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县××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交给曾某。经鉴定,上述2份文件属于机密级国家秘密。事件发生后,唐某因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曾某因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
离职时“打包”携密
某研究所一项目组组长乔某,因准备跳槽到另一研究所工作,遂利用工作便利,将涉密文件资料混同非涉密文件资料一起刻录成光盘,拷贝至私人笔记本电脑和新单位工作计算机中。经鉴定,其中涉及15项机密级、58项秘密级国家秘密,以及59项不宜公开的内部文件资料。事件发生后,乔某因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拘役3个月。
岗位在肩,守密在心
别让 “贪念” 吞噬底线。许多案例表明,不良嗜好和一时的贪念,往往是保密心理防线失守的开端。涉密人员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慎独慎微,坚决远离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在金钱诱惑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绝不能因贪欲沦为泄密者。
别为 “人情” 逾越红线。一些涉密人员认为亲戚朋友是自己人,在交往时“不必见外”,对他人叵测居心毫无防备,导致“密从口出”。任何情况下,绝不能以个人信任代替保密制度,绝不能让人情关系越过保密法纪。面对亲友提出的不合理请求,必须坚守原则、明确拒绝,这既是对自己和亲友负责,更是对国家安全的坚决捍卫。
别因 “侥幸” 踏上绝路。有的涉密人员私自留存涉密文件资料,以为能做到天不知地不知,殊不知这种自以为隐秘的行为,最终难逃被法纪追责的下场。涉密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到,保密监督无处不在,任何试图钻空子的行为,都必将被依法严惩。
编辑:曹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