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来了丨涉及防汛、器官捐赠 公安部公布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央视新闻  7小时前

近期,公安部公布了几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这些谣言案例涉及不同领域,但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度引发市民恐慌。我们来看其中的两起案例。

造谣“学校组织签器官捐赠承诺书”被处罚

一网民以“惊悚!校园器官捐献惊曝光!校领导老师都参与了吗?”为标题,在网络平台发帖,称福州市和赣州市的中学要求学生签署“自愿捐遗体器官承诺书”,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一谣言到底是如何发布传播的?一起来揭开真相。

牡丹江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副支队长 冯旭巍:该文章引起了大量网民的评论,因为这个文章有悖正常的道德伦理,挑战了社会公众的道德认知。大家不理解为什么学校会组织学生开展器官捐赠,还要签订责任书,大量的网民对这个行为进行评论,开展转发,这样会有一个不良的引导。短时间内大量的网民就关注到了,转发量也很大,在短时间内就达到2万余条。

民警第一时间对相关内容真实性展开调查。通过观察比对网上发布的信息,发现信息中的图片存在大量的疑点。通过与图片中的学校联系,确认学生以及条幅活动现场均不是一所学校,判断此文章属于网络谣言

牡丹江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副支队长 冯旭巍:经核实,发布者的图片有PS修图的痕迹,然后与文章中涉及的学校取得联系,校方并不知情。我们立即开展工作,找到信息发布者,发布者对他的行为进行了供述。

经查,邹某在网上发现一则有关器官捐献的相关信息,为了博取流量吸引粉丝获取私利,在二次创作后发布在自己的网络账号内。值得注意的就是造谣者为了避免处罚,把造谣实发地编造成远方异地,以为能逃避追责。

牡丹江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副支队长 冯旭巍:他的目的就是博人眼球获取流量,他编造事实以后,还刻意把文章发布到新闻一栏里,这样更具严肃性和可靠性,这样网民看到了误认为这是一个经过官方背书的审核过的文章。实际上,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上所有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严格规范。

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邹某发布谣言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相关谣言信息已经被清理。

网民编造散布“虚假防汛通知”引恐慌被查处

每到防汛期间,各地的汛情总是牵动人心,然而也有一些人利用大家的关注编造散播相关谣言,引发恐慌,我们来看公安部公布的第二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日前,七台河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有网民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信息称“县防汛指挥部通知,桃山水库将有百年一遇洪水,涉及下游青山乡、杏树乡、倭肯镇、吉兴乡,请做好应对准备”。

黑龙江七台河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案件侦查大队大队长 韩超:经向本地相关部门核实,该视频内容属不实信息,属谣言,当时正值雨季,该信息事关民生,极易引起百姓关注,造成百姓恐慌。

经查,网民李某在毫无事实依据的情况下恶意编造并发布了虚假信息。

黑龙江七台河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案件侦查大队大队长 韩超:李某为了博人眼球吸引流量,自行拍摄了本地桃山水库的远景视频,并自己编写了关于防汛的谣言信息。

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李某发布谣言的违法行为依法处罚,相关谣言信息已经被清理。

编辑:陈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