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清华大学关于部分人员参与“黑导”“黄牛”活动牟利的通报引发热议。通报中提到该校两名教职工和两名学生均因违规报备、违规载客入校被处理。
当日,红星新闻记者在网购平台看到,仍有人在兜售国庆期间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名额,“每人200元起步”,且“一天一个价”。
记者注意到,当输入“清华预约”等搜索字样后,平台会进行“建议通过高校官网咨询预约事宜”提示。随后,红星新闻记者对几家此类商户进行了投诉,平台客服表示会进行调查后处理。
▲被查处的入校套牌车 据 “平安清华”
清华近期多次通报严查违规入校
2名清华教职工被行拘
清华大学保卫处公众号“平安清华”29日通报中提到,近期学校发生多起校内人员违规报备、违规载客入校的情况,部分人员参与“黑导”“黄牛”活动牟利,严重扰乱校园秩序、影响校园安全。通报中列举了四个典型案例,两名教职工违规报备、违规载客被行政拘留,其中一人被解聘;两名学生违规报备牟利被纪律处分,有一人当年因此无法申请免试推荐研究生。
通报发布后引发关注。记者发现,该公众号近期多次发布相关提醒和管理规范。
7月25日发布的《校园治安秩序违规处理细则》提到,师生员工违规报备的,取消入校报备权限6个月;存在有偿报备行为的,取消入校报备权限1年。校内居民(含租户)违规报备的,取消一户入校报备权限6个月;存在有偿报备行为的,取消一户入校报备权限1年。持有校园车证的车辆违规则会被暂停车证,严重的会被取消校园车证申请权限。细则还提到,涉嫌违法的,会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冒用他人身份证件入校者被查处 据“平安清华”
25日当天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治安秩序管理的通知》,提到严禁为无关人员报备入校,严禁为他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有偿报备入校。禁止任何车辆违规揽客、从事非法营运或有偿搭载校外人员入校。通知还要求,各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报备、谁负责”的原则严格管理。
7月底“平安清华”的一篇暑期安全提醒中,还展示了查处的冒用入校身份证件和违法载客套牌车。
网购平台仍有人售卖进校名额
平台客服称将调查处理
7月29日,红星新闻记者发现,在部分网购平台上,仍然有不少人在以“清华在校”“清华咨询”等话题发布商品信息,表示可以出售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名额,且可覆盖国庆假期期间,并承诺“保进门”。
记者注意到,在网购平台上搜索“清华咨询”“北大咨询”等字样,就会有部分商家的产品信息出现,其中不少并没有明确写明是清华大学校园预约,而是以“清华在校生”等进行标注,只有私信询问后,对方才会表示能够带领买家进校参观。
“十一期间也是可以进入校园的,目前一个人200元,但是如果决定了最好是能够早早下单,因为未来几天会一天一个价,不保证以后不会涨价。”这名卖家表示,如果拍下会保证能够进入学校的,且顺利进入后才支付成功,“预约成功后我会把信息直接发给你,从手机上就能看到,当天直接拿身份证就能进去。”
不过,对于卖家的身份,该用户表示不方便透露。“能确保你到时候能进去就行了。”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当输入“清华预约”等搜索字样后,平台会进行提示,表示“建议通过高校官网咨询预约事宜”。随后红星新闻记者对几家此类商户进行了投诉,平台客服表示会进行调查后处理。
▲黄牛称国庆入校“一天一个价”
清华毕业生:
若完全开放入校,会影响正常教学科研
清华大学毕业生阿军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也曾经与同学互相帮忙给亲朋好友预约入校名额,但不会收钱。他回忆,学校预约制度有一个变严的过程。最早的时候学生每月有预约名额,自动通过审核。有学生会倒卖名额,学校发现后,改为辅导员审核。
“之前比较猖獗的时候,网上很多买号和卖号的帖子,最高炒到了三四百元一个人。”阿军称,有同学跟他分享过去年暑假倒卖预约号的经历,当时有一个老板有客源,向他支付120元一个号。但做了两个月,学校就通报了几个典型案例,随后每个学院都开了座谈会,辅导员通知到每个人,表示将要严惩这种有偿报备,被发现后轻则谈话,重则警告甚至严重警告,他就没有继续做了。
阿军认为,目前希望来清华参观的人太多,尤其是旅行社和研学机构以此牟利,完全开放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各类研学商业活动会挤爆校园。他回忆,2023年重新开放游客预约的时候,由于游客素质参差不齐,校内发生了不少不文明的案例。
清华校内的《清新时报》2023年曾发过一篇关于校园开放的文章,提到外来入校者的不文明行为,诸如在图书馆喧哗、乱翻教室、踩踏草坪、攀爬塑像、随地大小便等,也有盗窃个人财产、破坏公物、影响人身安全等违法行为。
编辑:柏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