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护地网络专题研讨会在深圳召开,共商科技驱动海洋保护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新黄河  昨天 20:04

新黄河记者:李运恒  

9月5日,以科技助力海洋保护地管理合作为主题的海洋保护地网络专题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本次会议由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典型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和保护区网络化示范项目”支持,来自国家林草局林草调查规划院,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福建、广东、广西三省区的省级林草主管部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各部门,东南沿海以中华白海豚作为旗舰物种的保护地、科研监测单位等共5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

会议聚焦“科技助力海洋保护地管理合作”这一主题,旨在推动科技与海洋保护深度融合,提升海洋保护地管理水平。会上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对中华白海豚等旗舰物种及其栖息地的监测与保护。与会专家和保护地管理机构代表重点讨论了传统调查方法、声学监测方法、同步调查等关键技术应用,并就行动实施方案、区域协作机制、设备统筹与资源共享等议题形成一致意见。

会上,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三方就科技助力海洋保护地管理达成合作共识,共同启动了“科技助力海洋保护地管理合作项目”。该项目将通过增强协同监测、科技应用、科学研究,赋能海洋保护地网络能力建设,加强跨区域协作能力,以提升中华白海豚等关键物种及其重要栖息地的管理水平,推动东南沿海海洋保护地形成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实现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平衡。

本次研讨会明确了以科技创新驱动海洋保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推动海洋保护地网络建设与科技融合的重要一步,将为我国海洋保护地网络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FAO-GEF“中国典型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和保护区网络化示范项目”是由全球环境基金出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为执行伙伴的国际合作项目,2018年机构改革后由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负责执行管理,现由国家林草局林草调查规划院负责具体实施工作。项目自启动以来在保护地协调、信息共享、河口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能力建设和科普宣教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珠江口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以及黄河口生态修复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校对:刘恬  编辑: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