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神舟二十号飞船返回任务进入倒计时,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着陆场开展多轮全要素实战演练,在极端环境下锤炼“舱落机临人到”的本领,空中搜救、地面处置、通信保障、医监医救等系统全部准备就绪,以最高标准、最佳状态迎接神舟二十号乘组从太空平安归来。


夜间搜索,是对搜救力量的极限考验。茫茫戈壁滩在暗夜中失去了参照物,复杂的地形、低温环境下的装备性能衰减,以及返回舱难以目视发现的难题,给搜救工作带来多重挑战。
为此,中心早已立足“最复杂、最困难”的场景,开展了多轮次夜间专项训练,空中分队强化夜间搜索飞行和光电吊舱红外热成像操作训练,地面分队专攻暗夜复杂地形驾驶,空地协同演练精准磨合每一个处置环节,让搜救队员在黑暗中形成肌肉记忆,确保动作精准高效。
为解决着陆现场照明灯和车载光线照射角度平直问题,中心还升级无人机夜间照明系统,组建多机协同照明,为现场搜救队员和背光人员提供大范围照明,并通过优化照明角度与覆盖范围,避免灯光反射造成的视觉干扰,让暗夜中的搜救行动更精准、更高效。

搜救队员蔡超超说:“这次是东风着陆场第三次在夜间执行航天员搜救任务,针对这次夜间搜救的特点,我们加强了夜间搜索现场处置通信保障等训练,着重强化了照明保障。着陆现场,我们设置3套便携式照明灯,地面车辆到达后会架设两套广场灯,在直升机降落后,还将升起3架照明无人机,这样现场会形成一个立体的照明效果,为航天员点亮归航之路。”

此外,空中分队光电吊舱还具备红外热成像功能,即便返回舱如同“隐藏在星海中的明珠”,也能精准捕获目标。地面分队全面升级照明系统,加高示廓灯、车距警示灯时刻亮起,10米高的车载广场灯可使着陆现场瞬间亮如白昼。通信岗位人员开展多轮针对性训练,确保图像回传稳定高效,指挥调度畅通无阻。让各项处置工作如同白昼般顺畅开展,全方位守护航天员安全返回。

结合历次夜间搜救任务低温特点,医护人员还为队员们配齐防寒物资,更给航天员精心准备了睡袋、盖毯等御寒装备。
通过对医监医救车全面维护保养,确保在低温环境下仍能提供温暖适宜的场所,让航天员着陆后第一时间得到专业呵护。

“针对11月份着陆场低温夜间执行任务情况,我们重点开展特情救援处置训练。同时,为了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还优化了救援流程,加强了航天员出舱后的保温防护和医疗救护预案,做好了应对复杂情况的准备。前期还开展了多次训练演练,提升了人员在复杂环境下的搜救效率和低温夜间协同搜救能力,确保搜索救援舱落、机临、人到。”该单位孟凡良说。

目前,着陆场各搜救力量和装备设备均处于良好状态,具备执行搜救任务的条件,全体人员将严阵以待、精准布控、全力以赴,以万无一失的状态迎接航天员平安“回家”。

编辑:刘玉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