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口水仗”余波:高管失言背后,奇瑞的失速焦虑与转型重压 | 大鱼财经
新黄河  昨天 15:02

新黄河记者:杜林  

5月12日,车圈再起波澜。奇瑞汽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姚飞就吉利新车发表“烂车”等言论,引发关注。事件以双方高层沟通、涉事人受处罚平息,但其背后,绝非简单的高管失言,而是折射出在中国汽车品牌激烈竞争,尤其是新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曾经的“技术奇瑞”所面临的市场份额失守、转型步伐迟缓以及关键战略窗口期的巨大压力。

祸从口出:评价竞品“烂车”被停止工作

事件的导火索是奇瑞高管姚飞在推广自家即将上市的风云A9车型的车主群内,对直接竞品——刚刚上市且市场反响热烈的吉利银河星耀8,给出了“烂车一台”“二排挤得很”“音响烂”等评价。

为何如此失态?这并非空穴来风的攻击。吉利银河星耀8以其产品定位和价格成为市场焦点。而奇瑞风云A9作为奇瑞在相似价位和定位上寄予厚望、亟待打开局面的新能源车型,直接面临银河星耀8的强势“截胡”。竞品的成功上市,如同在家门口点燃了战火,直接冲击了风云A9的市场预期。

更具体的数据是,2025年4月,吉利银河系列车型星愿销量超3.6万辆,零售表现已远超奇瑞目前在售的风云A8,仅1395辆。同系列产品线上现实的销量差距,无疑加剧了即将携A9入场的奇瑞营销团队的焦虑感。姚飞作为营销负责人,其过激言论,更像是面对竞品“开门红”和自家产品亟待证明自己压力下的应激反应。

事件发生后,双方高层沟通,奇瑞方面迅速处理涉事高管,“立刻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停止其一切工作”,并与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进行了深度沟通。截至5月13日中午,姚飞的抖音账号姚远方仍被设定为私密账号,无法关注。

失速的焦虑:奇瑞新能源与国内市场双重承压

姚飞的焦虑并非个人情绪,其背后是奇瑞在关键市场表现上显露出的压力信号。新黄河记者梳理发现,如果说2024年奇瑞凭借出口的强势实现了整体高增长,那么进入2025年,多项数据指标都亮起了警示灯。

国内市场份额被拉开。2025年4月,吉利在国内零售市场份额达12.0%,稳居第二;而奇瑞仅为5.4%,排名第五。在国内这个主战场,奇瑞与头部品牌的差距在近期有扩大趋势。今年1月至4月,吉利零售销量增长63.6%,奇瑞增长36.1%,吉利的增长势头远超奇瑞。国内市场的相对弱势,是奇瑞面临的首要压力。

新能源转型“起了大早,赶了晚集”是奇瑞面临的最大战略焦虑。

销量与占比落后,2025年4月,吉利新能源车销量占比已达54%,而奇瑞仅为30.4%。在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当下,这个比例显示奇瑞的转型步伐相对滞后。绝对销量上,1-4月吉利新能源销量46.5万辆,是奇瑞22.5万辆的两倍多。

2024年数据显示,吉利在中国新能源市场份额位列第二,占比7.9%,而奇瑞仅排第九,约3.5%。尹同跃曾期望2024年底奇瑞新能源做到行业第二,“看到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背影”,现实是目标并未达成,反而与第二梯队的差距依然明显。

被姚飞攻击的吉利银河系列已形成较强市场声量,而奇瑞寄予厚望的风云系列尚在爬坡期,主力车型尚未完全铺开。新能源产品线的竞争力未能有效转化为市场份额,是压力的直接来源。

奇瑞引以为傲的出口业务,在2025年前四个月同比增长仅0.1%,近乎停滞,4月甚至出现同比下滑。与此同时,比亚迪等以新能源车为主的对手正在海外市场迅猛扩张。曾经的“护城河”面临被侵蚀的风险,这使得国内市场和新能源业务的增长压力倍增。

IPO重压:拟募资15亿美元

奇瑞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市场表现,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其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战略转型与资本运作的十字路口。

奇瑞将2025年上市列为首要任务,拟在香港IPO募资约15亿美元,重点投向新能源研发和海外拓展。但资本市场对传统车企的估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新能源转型的进度和成效。当前奇瑞在新能源销量、市场份额以及营收占比方面的数据,相较于吉利、比亚迪等对手并不占优。这无疑给奇瑞的IPO定价和投资者信心带来挑战。为了“讲好资本故事”,奇瑞必须在短期内拿出更有力的新能源市场表现,这种压力直接传递到营销和产品端。

此外,奇瑞还规划了“瑶光2025”战略,计划5年投入超千亿研发,推出大量新能源车型,如2025年计划推出39款混动车。但战略与市场实际接受度之间存在时间差和不确定性。对比吉利已有SEA浩瀚等成熟架构支撑起多款走量新能源车型,奇瑞需要更快地将技术转化为受市场认可的爆款产品。高额的研发投入也需要销量的正向反馈来支撑,形成良性循环。

从智能化竞赛的角度来看,汽车行业下半场是智能化。奇瑞发布了“猎鹰智驾”,计划全面搭载高阶智驾方案,但在消费者心智和市场声量上,相较于华为系、蔚小理以及投入巨大的吉利等品牌,奇瑞在智能化标签上仍需奋力追赶。

奇瑞高管的失言,更像是公司在多重压力叠加下的一个情绪化表现。面对国内市场与新能源赛道的双重落后、传统出口优势被追赶,以及为确保IPO成功而必须加速转型的巨大压力,奇瑞正处于一个“不进则退,甚至慢进也是退”的艰难时刻。如何有效落地战略,快速提升新能源产品竞争力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份额,是奇瑞亟待破解的难题,也是其能否打赢这场转型之战的关键。

编辑:孙菲菲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