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调500名客服、寄出10万个防火袋,安克创新披露充电宝最新召回细节
新黄河  昨天 13:50

新黄河记者:张盼港  

半个月内,充电宝行业的爆雷风险,已外溢到多个行业。

从最初在京高校的一纸通知,慢慢揭开充电宝产业链里的内卷,到民航局的“3C禁令”,将本属于数码爱好者关心的新闻,催生成了人人讨论的话题,再到最近,随着充电宝召回流程的推进,企业和用户发现,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原本设计的召回步骤,在实际执行中却难以闭环。

7月2日,安克创新一名内部人士向新黄河大鱼财经记者表示,从6月20日发布召回公告以来,有约20万名用户提交了召回申请,其中发出超过10万个防火安全袋。

此前为了应对召回咨询,安克抽调或者招募了共约500名客服来负责召回沟通,但近期民航的新政落地引发关注,大量用户涌入咨询相关问题,安克的客服团队仍接待不过来。

快递拒收

召回链路仍有挑战

实际上,品牌公司发起召回公告只是流程的第一步,后续每一步的管理都需要其他行业的配合,如果哪一环没能走下去,都难以实现问题充电宝的召回闭环。

安克内部人士称,用户通过泡盐水自行销毁充电宝的方案显然成本更低,但这也将处置的麻烦丢给了消费者,安克希望为用户提供多一些便利。因此专门谈了某快递的合作,并采购了一批防火安全袋寄给用户,这样用户提交申请后,会收到一个防火袋,然后等着快递上门取件就行了。据推算,每个袋子的成本是十几元钱,再加上物流的成本,超过了二十元,光这项支出,安克在召回上要多花1000多万元。

但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意外。安克在核实确认用户召回信息后,第一个环节是通过顺丰寄出防火安全袋,此流程顺畅。但后续,因为合作的快递公司部分站点是加盟商,并未执行总部与安克的合作,因此即使有防火安全袋,仍有不少用户卡在了寄回充电宝的路上。

记者实测发现,安克召回合作的快递公司,有网点快递员主动来电,沟通上门取件细节。但社交平台上,用户反映得最多的问题也是快递员拒收。新黄河大鱼财经记者在召回的各个环节,咨询不同品牌的快递员,对充电宝召回取件的认知都在发生变化。

6月17日,安克发布召回公告的前三天,顺丰一位快递员回应只要充电宝不鼓包,一次可以寄20000毫安以内。彼时仅有罗马仕发出召回公告,但6月20日后,上述快递员则明确表示,已收到禁接充电宝品牌的通知。

日前,安克在召回专题页面恢复了此前用盐水泡充电宝的销毁方案,作为快递受阻的补充方案。

安克此次在内地共要召回超71万件充电宝,目前召回到公司的数量或已近10万件,被召回的充电宝该如何处置?安克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公司已经设置了独立的储存仓库,要做红外温度检测,并做防爆处理,后续将由有资质的企业做电子固体废弃物处理。

风波后企业如何升级监管

召回初始,安克即在公告里提到了原因,系上游电芯厂商使用了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导致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进而引发过热甚至燃烧的风险。

安克所指的上游电芯厂,后被确认为安普瑞斯无锡公司。

但安普瑞斯方面仅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表示,该公司针对涉及使用其产品的移动电源安全事件,对应市场出现风险报道的产品相关的批次产品,迅速启动调查;公司对此事件强调,调查工作仍在深入进行中,旨在全面厘清事件原因。

后行业媒体《差评X.PIN》称,产业链人士透露,安普瑞斯曾把2个批次的电芯,外包给某代工厂生产。代工厂未按规范替换电池正负极隔膜的原材料,导致电池正负极隔膜存在失效风险,最终导致移动电源存在热失控风险。但到目前为止,监管部门还未公布该事件的调查结果。

新黄河大鱼财经记者此前曾联系安普瑞斯无锡公司总经理徐子福,并向创始人崔屹以及美国母公司等发采访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6月25日,安克创新在官网更新消息,宣布与宁德新能源(ATL)签署协议, 将ATL作为核心充电宝电芯供应商,采购首批 4500万片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芯。

安克方面在此前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已经在第一时间终止了和该供应商的合作,更换了供应商。除本次召回的相关工作外,安克创新也将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确保不再出现类似品质问题。

该人士提到的核心举措包括:组建电芯安全专家团队,严格把控电芯供应商选择,确保设计阶段就排除风险;建立移动电源行业领先的电芯检测实验室,深入分析电芯的关键材料,如正极、负极和隔膜;搭建专门的大数据平台,对接电芯供应商的生产系统,获取和分析电芯生产的各项数据,主动发现潜在问题并预警。

编辑:曹梦佳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