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量生产“及格”游戏?腾讯发布混元3D3.0模型,“AI造游戏”争议再起 | 大鱼财经
新黄河  5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苏冉  

面对半年刷新1680亿元的行业收入新纪录,各大游戏厂商在AI赛道开启狂飙模式。9月16日,在“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混元3D(三维)3.0模型正式发布。这个宣称“让普通人也能轻松把脑海中的奇思妙想,变为生动立体的3D现实”的最新黑科技模型,目前面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

事实上,相比动辄需要耗时数年、投入数亿资金的传统游戏开发模式,AI大模型能通过生成技术极大地缩短周期和降低成本,实现降本增效,这也是头部游戏厂商之所以全面发力AI大模型的动力所在。业界在年初还曾创下使用AI工具仅耗时3小时即完成一款爆款小游戏开发,上线9天收入12万元的传奇佳话。不过,热度之外,业界提醒,AI带来的便捷性也可能导致一个“及格陷阱”,未来可能催生大量技术上合格但缺乏灵魂和原创性的游戏。

利用AI单季度产出50万张图片,厂商内卷人工智能创作新赛道

2025年中国游戏市场半年收入1680亿元,6.79亿玩家推动行业创新高。移动游戏占1253亿元,小程序游戏暴增40%,主机游戏增速30%,彰显消费升级。自研游戏海外收入95亿美元,全球化布局加速。政策松绑、AI技术赋能、玩家需求升级,三重动力驱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202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游戏产业规模每增长1%,各省人工智能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加约1.42亿元。AI技术为游戏带来技术、玩法、体验的多维提升,而游戏产业也为AI的发展提供海量数据、落地场景和实验机会。

如今,AI+游戏的发展超乎人们的想象。中研普华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AI原生游戏市场规模达15.99亿元,同比增长550.08%,到2027年,这一规模有望突破337亿元,实现3年增长超20倍。

游戏厂商财报也透露了AI的强大赋能效果。2025年半年报显示,三七互娱借助AI辅助生成的2D美术资产占比已超80%,单季度可产出超50万张图片;游族网络则搭建了集成式AI平台,赋能游戏生产管线,有效提升了美术资产、代码、本地化翻译、游戏测试等环节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游戏研发体系的工业化水平。完美世界提到,公司已将AI工具全面融入研发管线,通过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生产工具的规模化应用,显著提升了研发效率。

5月20日,腾讯正式发布混元游戏视觉生成平台。据称,该平台为依托混元大模型打造的首个工业级AIGC游戏内容生产引擎,能大幅优化游戏资产生成与游戏制作流程。

仅仅三个多月后,腾讯混元3D3.0模型即宣布上线。据介绍,该模型建模精度比上一版提升了3倍,人物、复杂细节的生成效果均大幅提升。目前,最新模型已集成于混元3DAI创作引擎,并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与此同时,相关的API接口也已上线腾讯云,这意味着从游戏开发、影视制作,到电商广告、AR/VR应用,各行各业都能低成本、高效率地拥抱专业级的3D内容创作。

有业内人士撰文表示,当前AI已经不只是简单工具,而是内容的共同创造者。比如在游戏里面,现在已经有了AI驱动的NPC角色与玩家进行交互式的对话,可以触发不同的剧情,最后进行路径的选择。另外,在地图生成方面,游戏现在已经实现了千人千面的游戏体验。游戏玩家已经不再是一个消费者了,而是一定程度上成了世界的共建者,内容的供给也因为AI的出现有了指数级的提升。

前两年,AI游戏大规模普及的一个最大阻碍就是算力成本太高。但好消息是,随着算力成本的显著降低,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是瓶颈。2023年的AI游戏人均每天要2万token(文本处理单元),月成本是当时游戏人均收入的两倍多,这样的高成本根本不可能支持AI游戏的运营。到2025年,日均token成本占游戏总成本的比重已经降到1.5%,达到了正常成本的范畴,低成本的供给意味着AI游戏未来可以真正走向商业化应用。

AI三小时开发的游戏9天赚12万元,业界担心未来充斥“流水线产品”

AI大模型的出现节省了研发时间和资金成本,在为游戏制作人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创造了不少业界佳话。

早前,一款名为《细胞防线》的小游戏在社交平台上引发风潮,仅上线TapTap游戏社区3天下载量就突破1万次。公开资料显示,这款小游戏游戏代码、画面、玩法设定等内容几乎完全由生成式AI制作,而游戏制作时长也仅为60个小时,远低于传统小游戏制造周期。

今年初,独立开发者Pieter Levels利用AI工具 Cursor、Grok - 3 及 Claude,仅用3小时就完成了飞行模拟游戏《Fly》的开发。该游戏上线 9 天,便通过游戏内广告获利 1.7 万美元(约 12 万元人民币)。游戏支持 200 人同时在线,采用免费游玩、嵌入广告飞艇,广告商按曝光付费的模式。不仅如此,在游戏后续更新中,AI同样发挥关键作用,甚至在遭遇黑客攻击时,AI协助排查问题、自动修复漏洞并生成新游戏角色。马斯克对其评价 “AI 游戏前景无限”。

不过,尽管AI大模型正从辅助创作游戏的工具向生成游戏世界的核心进化,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甚至远非个体研发者所期待中的“万能”。

“AI对游戏创意的作用是复杂且矛盾的。它既能成为激发灵感的伙伴,也潜藏着磨灭个性和制造伦理困境的风险。”一位业内人士日前表示,由于AI模型的训练大多基于现有的大量数据,其生成的内容可能不自觉地延续甚至放大这些数据中固有的偏见或常见的设计模式。如果过度依赖AI,尤其是在核心创意环节,可能导致产出大量风格雷同、缺乏情感深度和独特艺术视角的作品,即所谓的“没有灵魂”的游戏。有开发者直言,AI生成的创意像是“大型企业流水线产品”,缺乏人性的光辉和个人经验的烙印。

此外,AI在游戏中的应用引发了关于版权和滥用的问题。尤其是在某些平台上的用户生成内容,由于缺少监管,导致如未经许可使用声优声音等问题,日益引起重视。

对大型厂商来说,他们有足够的素材、内容的积累,在应用AI技术与产品的过程中能够以自家素材完成对机器人的训练。但是对于小厂商工作室来说,没有过去的产品积累,就无法绕过网络取材,此时,AI最终产出的内容版权所属到底在哪,业界目前也很难界定。

兴业证券认为,工具式AI应用在游戏行业最终是加剧竞争,将竞争门槛更多集中到创意力上。不过,游戏行业在实际应用AI时仍面临限制,工具式应用的短期瓶颈是产出可用性,长期关注点是工作链建设、内容合规与用户接受度。当未来AI应用的自主性更高以及内容更为多元化时,“AI+游戏”才有真正的无限可能。

编辑:刘雨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