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失真”被戴“ST”后,绝味食品前三季度净利润跌三成,卤味巨头“保卫战”打响|大鱼财经
新黄河  7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苏冉  

当传统市场进入存量博弈时代,卤味似乎越来越难卖了。10月28日,ST绝味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2.60亿元,同比下降15.04%;归母净利润为2.80亿元,同比下降36.0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41亿元,同比下降43.27%;基本每股收益0.46元。

对于绝味食品来说,最近可谓是多事之秋。9月中旬,公司因连续五年年报“失真”领400万元罚单,股票简称变更为“ST绝味”,日涨跌幅限制为5%。事实上,当前卤味巨头们的日子都不好过,紫燕食品、煌上煌近期也发布了三季报,业绩普遍承压。在市场竞争加剧、新品牌涌入、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等背景下,如何破局突围成为卤味头部企业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反向造假”多年终被罚,绝味主营业务收入下滑明显

历经年报“失真”被罚以及“戴帽”风波后,绝味食品的日子越发难过。

本次“戴帽”风波始于2024年6月7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绝味食品立案,并在2024年8月向绝味食品下发立案告知书。对于绝味食品的信披违法违规原因,外界曾有多种猜测,结果最终在一年后揭晓。

9月20日,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2017年至2021年,绝味食品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各年度报告营业收入分别少计5.48%、3.79%、2.20%、2.39%和1.64%。

根据过往披露,2017年至2021年,绝味食品营业收入分别为38.50亿元、43.68亿元、51.72亿元、52.76亿元、65.49亿元。按照湖南证监局对此次查明比例计算,该公司上述5年间未确认的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分别约为2.11亿元、1.66亿元、1.14亿元、1.26亿元、1.07亿元,合计少计营业收入约7.24亿元。

与传统财务造假不同,ST绝味属于“反向造假”。通过隐匿收入而非虚增利润,反映出公司内部管理失控,此前2023年已因类似问题被监管警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湖南监管局决定:对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相关责任人均给予警告,并处以金额不等的罚款。同时,公司股票简称由“绝味食品”变为“ST绝味”。也是因此,ST绝味自10月24日收市后,从恒生A股(可投资)指数等指数中剔除。

截至2025年10月30日,绝味食品股价为13.46元/股,较2020年12月31日75.17元/股的价格下跌约82%,以6.06亿总股本计算,市值缩水约374亿元。

一边是亟待提振的股价,一边是渐显颓势的业绩。ST绝味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1亿元,同比减少13.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减少26.46%。

对此,ST绝味解释称,业绩下滑主要受行业市场环境影响,导致卤制品销量下降。其主营业务收入中,卤制食品销售收入为35.2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4.63%,同比减少16.49%。

卤味巨头业绩集体承压,跨界、出海能否破局?

不仅是绝味食品,面对行业内卷局面,卤味巨头们集体业绩承压。

近日,煌上煌披露的三季报暴露了其增利不增收的企业现状,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5.08%至13.7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59%至1.0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煌上煌连续第五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

煌上煌在半年报中曾指出,消费场景变化、老店单店收入下降及门店拓展不及预期是营收下滑主因。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门店总数由2024年底的3660家减至2898家,净减少762家。

此外,尚未披露三季报的周黑鸭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2.22亿元,同比下降2.9%;归母净利润达1.08亿元,同比增长228%。公司通过关闭低效门店优化网络,门店总数由2024年底的3031家减少至2864家。

在卤味巨头业绩接连下滑背后,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卤味品类发展报告2025》显示,我国卤味品类市场规模增速有所放缓,已由2020年的8.6%下滑至2024年的3.7%,预计2025年增速为3.0%。

“头部企业增长乏力、门店收缩,标志着行业从高速增长期进入深度洗牌期。”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4月,全国卤味门店超24万家,从头部连锁到夫妻店、路边摊的多元化格局加剧内卷。

品牌策略专家、红效飞扬品牌创始人傅飞扬日前表示,三家企业当下都面临着成熟老化的问题,门店形象与当下流行的时尚店型差距甚大,加上产品创新缓慢,品牌个性与内容不具有社会热度,整体缺乏与消费者的喜好同步发展的意识,这是在业务扩张之前就需要解决的品牌代际问题。

面对困局,在9月23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绝味食品曾表示,在当前变化的外部环境下,公司的门店模型、销售渠道、供应链管理体系都在做针对性的调整,同时持续加强与加盟商的沟通。公司正在积极地探索门店新模式,在区域进行试点,尝试进行突破。

煌上煌方面则开启了跨界,试图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今年8月,煌上煌发布公告,拟以4.95亿元现金收购福建立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兴食品)51%股权,布局冻干食品业务。

紫燕食品选择继续加码主业,并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区域开店,还在4月正式启动尼泊尔生产加工基地项目。

无论是跨界还是出海,卤味巨头的业绩“保卫战”才刚刚打响,效果如何仍待检验。

摄影:苏冉  编辑:刘丹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