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杜林

自动驾驶赛道突然爆发出浓烈火药味。就在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两家头部企业即将在香港“同日招股”的关键节点,10月30日晚,文远知行CFO李璇公开发难,炮轰小马智行在路演材料中“数据造假”,刻意贬低对手。这不仅是双方今年第二次公开“互撕”,也呈现了L4自动驾驶双雄在巨额亏损压力下,围绕技术路线和商业化路径的激烈暗战。
高层“口水仗”升级:从“落后两年半”到“路演造假”
在中国自动驾驶行业的两家领军企业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同日启动港股招股的敏感时刻,它们之间的长期竞争再次以公开化的形式爆发。
10月30日晚,文远知行首席财务官李璇在一场分析师社群沟通中,直接指责小马智行在港股路演材料中,存在大量针对文远知行的“片面不实、刻意贬低”的表述。她要求对方立即更正所有不实信息,并明确表示文远知行“保留一切法律诉讼权利”。
这已是两家公司在2025年内第二次公开交锋。此次争议的焦点集中在运营数据与技术路线两个方面。
在运营数据上,李璇驳斥了对方所谓“文远知行仅有北京1个地区提供Robotaxi服务”的说法。她指出,根据公开信息,文远知行已在北京、广州以及中东阿联酋等多个地区提供纯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运营着超过700辆的Robotaxi车队,公共运营记录累计超过2200天。针对路演材料中“已完成单数为0”的指控,她援引公司第二季度数据称,其Robotaxi服务收入达459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36.7%。
在技术路线上,李璇质疑小马智行在自身缺乏规模化L2+项目的前提下,宣称实现了“L4完全一段式端到端”技术。她透露,文远知行的“一段式端到端”方案已获得博世与奇瑞的佐证,并即将投入量产应用。
早在今年6月,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楼天城就曾在公开访谈中表示,在自动驾驶规模化和无人化方面,仅有Waymo、小马智行和百度三家公司处于领先地位,其他公司“均落后两年半以上”。这一言论当时便引发了李璇的强烈回应,她在朋友圈列举小马智行的过往事故记录,对其技术安全性与稳定性提出质疑。
小马智行:资本运作激进,Robotruck成营收主力
作为此次被指控的一方,小马智行在资本运作上更为领先。该公司选择的发展路径侧重于深度聚焦与成本控制,已于2024年11月登陆纳斯达克,募集资金净额2.41亿美元。此次回港,小马智行采用"美股+港股"双重上市策略,计划募资净额高达71.9亿港元,远超文远知行。
从财务表现看,小马智行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51亿元人民币,同期归母净亏损6.81亿元。其营收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根据2024年数据,其Robotruck业务贡献了53.8%的收入,已成为核心增长引擎和重要的收入支撑。
在商业化落地方面,小马智行在中国内地市场的优势明显。该公司是中国目前唯一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一线城市均获得全无人驾驶商业化许可的企业,构建了独特的监管壁垒。在技术层面,小马智行宣称其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将硬件成本降低了70%,使单车成本降至约27万元人民币。该系统已与广汽、北汽、丰田等主流主机厂达成量产合作,体现了将技术推向市场的速度。
文远知行:全球化布局领先,Robotaxi收入暴增
此次公开提出指控的文远知行,则采取了以全球化和平台化为核心的差异化战略。在IPO募资规模上相对保守,预计募资净额约29.32亿港元。但在现金储备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文远知行持有超58亿元人民币,高于小马智行同期的约39亿元人民币。
文远知行的财务状况同样面临挑战。2025年上半年营收2.00亿元,归母净亏损7.92亿元。其营收在经历了2022至2024年的连续下滑后,在2025年上半年出现32.8%的同比回升,主要动力源自Robotaxi业务的迅猛增长。数据显示,仅2025年第二季度,文远知行的Robotaxi服务收入同比激增836.7%,达到4590万元人民币,显示出商业化进展。
文远知行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广泛的全球合规性之上。该公司是全球唯一在六个国家获得纯无人驾驶运营许可的企业,业务覆盖全球11个国家30个城市,其中包括法规严苛的沙特、法国等地。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2024年城市道路L4级自动驾驶收入计算,文远知行占据全球21.8%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在技术积累上,截至2024年文远知行拥有921项专利,远超小马智行的93项。该公司与Uber、Grab等全球出行平台以及雷诺等传统车厂建立了深度绑定关系,以此推动其技术在全球市场的快速落地。
随着两家公司同时推进上市进程,自动驾驶行业的竞争进入新阶段。它们所代表的不同发展路径,其成效将在资本市场的持续审视下接受检验。
编辑:曹梦佳 校对:汤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