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石晓丹
泰山的土、黄河的泥、泉城的水,陶艺家汉方用14年时间,磨出了《水浒传》中108将的神态各异。
五一假日期间,济南市图书馆“水浒群英谱”《水浒传》主题雕塑艺术展成为热门展览之一,独特的雕塑风格、形式多样的立体阅读引得诸多市民游客打卡点赞。
这群“108将”有些不一样
“水浒群英谱”《水浒传》主题雕塑艺术展是“汉方陶艺”《水浒传》108将雕塑的首次完整公开亮相。
漫步展厅,从“三十六天罡”到“七十二地煞”,“及时雨宋江”沉稳,“黑旋风李逵”豪莽,“一丈青扈三娘”飒爽,“智多星吴用”睿智……它们神态各异,或怒目圆睁,或仰天长啸,粗犷之中见精微,仿佛让人触摸到施耐庵笔下“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的快意恩仇。
“这些水浒人物与我以往认知中的有些不太一样,它们虽然也忠于原著刻画,却更有山东人的性格,这些作品很‘汉方’。”市民王女士这样评价。
对于陶艺家汉方,济南人并不陌生。大明湖超然楼里的“老残游记”泥塑曾轰动一时,北京前门刘老根大舞台的《二人转300年》也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2008年,由其创作的《有朋自远方来》雕塑被国际奥组委永久收藏。
有专业人士曾调侃汉方为“五大郎”,因为他作品中的男人有“三大”,即手大、嘴大、脚大,女人皆“两大”,即胸大、屁股大,人物形象夸张、野性、幽默、奇崛,大量运用粗线条,乡野气息浓郁。
本组展览依然延续这一创作风格。提及创作初衷,汉方介绍,《水浒传》中大多数人物和事件都与山东有关,“八百里水泊养育英雄胆,五千年齐鲁练就忠义魂”,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他从小就喜爱《水浒传》,也一直希望能够将水浒中的人物以更加立体的方式呈现。
2011年—2012年开始设计画图,2012年—2014年完成初稿,一直到今年作品展出,汉方整整用了14年。14年间,他一边反复研读原著、与作为“水浒通”的同学交流沟通,一边不断琢磨人物情感性格,也将自己化炼出108种性格,“只有这样,才更加精准地还原人物”。
在材料选择上,汉方则选取了泰山的土、泉城的水,以及黄河的泥。“用黄河泥调制颜料,雕塑作品会自带光泽,人物也更加生动。”汉方说,齐鲁大地始终是他的灵感源泉。
邮票展、典籍展同步举办,带你全方位解读《水浒传》
值得一提的是,展厅还以108将的全景式水墨艺术长卷为背景,附有人物艺术形象解析,形成虚实相映的史诗图景。特别打造忠义堂、景阳冈、演武场等互动区,AI还原宋时水浒市井和经典名场面,让市民游客可近距离领略非遗技艺魅力。
济南市图书馆的AI馆员“书小香”也化身水浒文化推广大使Q版“鲁小深”,借助AI语音交互系统与读者趣味互动,介绍水浒英雄事迹。
同时,济南市图书馆馆藏《水浒传》主题相关古籍文献悉数亮相,包括刻本《水浒书画谱》《评论出像水浒传》和石印本《绘图增像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等8种珍贵馆藏。同步设立的典籍文献专区则集中呈现明清至当代不同时期的《水浒传》版本流变及评点研究,共30余种百余册。
《水浒传》主题邮票展也一同亮相,生动展示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花荣梁山射雕、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等诸多《水浒传》“名场面”,带市民游客以另一种方式了解名著。
济南市图书馆副馆长尹延明介绍,本次《水浒英雄谱》汉方陶艺雕塑展以陶艺为媒介完整呈现《水浒传》108将群像,通过黄河泥与泰山土的匠心塑造,将经典文学转化为立体艺术,再现了梁山好汉的豪情壮志,为传统文化注入鲜活的时代生命力。作为知识的守护者与传播者,济南市图书馆始终致力于打造“可读、可触、可感、可对话”的沉浸式阅读新体验,未来也将以《水浒传》陶艺展为起点,围绕“四大名著”IP打造“立体阅读”系列品牌,通过“科技+艺术+教育”的跨界融合,构建全国领先的“立体阅读”示范基地,让典籍从书架走向生活。
据悉,五一假日期间,济南趣味展览多多。济南市美术馆举办“青春·担当——第二届山东省大学生美术作品展”,展出大学生创作的100余幅美术作品。济南市博物馆推出“济南市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精选80件瓷器,分别从历史、审美和文化内涵等角度深入探讨瓷器的艺术价值,带市民游客领略千年瓷器的魅力。济南市文化馆推出“青春之光·焕新非遗”展览,集中展示了50余幅由应用设计学院大一学生创作的手绘作品,融合鲁绣、剪纸等多个非遗代表性项目。
编辑:刘梅梅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