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凯:黄河岸边“守绿人”
海报新闻  10小时前

曾几何时,济南黄河崔寨段16.018公里堤线内,因刚完成防洪工程主体建设,有约2080亩“光秃秃”的淤背区空白段,面对这片亟待复苏的土地,让沿岸村民免受春冬季黄沙漫天之苦,2020年,刚上任的济阳黄河河务局崔寨管理段段长牛凯立下誓言:“要让这一段黄河岸边重现绿色生机。”

“光秃秃”的淤背区,变身生态观光长廊

面对艰巨的绿化任务,牛凯带领段上党员组成“绿色突击队”,由于在黄河淤背区大规模开展植树绿化是在一无经验模式、二无资料借鉴的条件下展开的,不仅要在无直接水源的情况下保证树株成活率,还要缩短树株成林周期。他们白天实地勘测,用脚步丈量黄河滩,逐平方探索淤背区的土壤条件、附近水源条件,积累原始数据。晚上研究方案,最终创新提出“优选树苗、快起快种、随种随浇”的十二字工作法。

为破解灌溉难题,团队按照方案科学规划输水网络,积极寻找稳定水源、电源,顶着烈日铺设了23.9公里输水管道,成功在淤背区创造了“随种随浇”的便利条件,树株成活率达到98%。

2023年,牛凯团队乘势而上,推动实施了生态廊道防护林二期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土方回填85万立方米,栽植乔灌木1.42万株,地被植物22.1万平方米。同时,济阳河务局与济阳区文旅局合作,首次在淤背区打造了菊芋观光长廊,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亲近黄河、感受黄河之美。“现在站在大堤上,满眼都是绿色,空气都变得清新了。”村民王大姐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经过几年持续努力,昔日的风沙之地已蝶变为生机盎然的生态长廊。更令人欣喜的是,东方白鹳、白琵鹭等7种国家保护动物在此安家落户,区域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修建沿黄辅道,大型收割机开进田间

在扮靓黄河生态的同时,牛凯深知便民利民同样关键。“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解决什么。”这是他的工作信条。

崔寨街道沿黄的23个村落,过去村民最头疼的就是雨天出行。泥泞的土路让农用机械寸步难行,孩子们上学要绕行好几里地。得知这一情况后,牛凯多方筹措资金,在推进黄河生态建设的同时,带领职工先后硬化了12条上堤辅道。如今,大型收割机可以直接开进田间,学生上学时间缩短了一半。“不用再看天气出行了,以前下雨天出门要穿胶鞋,现在穿布鞋都不怕了。”村民李大爷的喜悦溢于言表。

对于崔寨段附近多以务农为生的村民来说,黄河水就是“生命线”。今年春旱尤为严重,附近村民灌溉用的水井纷纷见底,眼看庄稼就要枯萎。牛凯得知后,主动打开河务段自建的超深水井,邀请村民前来取水灌溉。“段上的水井真是‘及时雨’!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村民们纷纷称赞。这些点滴行动,切切实实惠及了沿黄百姓,守护了他们的“饭碗田”。

无人机巡查,让科技助力黄河滩治理

作为科技创新的“带头人”,牛凯坚信“治黄也要插上科技的翅膀”。他积极推动打造符合数字孪生要求的智慧化多功能值班室,率先完成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商系统及无人机巡查“三个全覆盖”建设任务。“过去需人工现场查看的位置,如今无人机可迅速抵达并回传高清实时画面,大幅节约时间,工作效率显著提高。”牛凯说。

“我是一名党员,守护黄河就是我的使命。我会尽最大的努力造福群众,为黄河带来更多积极的变化。”在牛凯的带领下,崔寨段先后获得“黄委示范工程”、“山东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昔日的黄河滩,正在牛凯和同事们的不懈奋斗下,一步步蜕变为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

编辑: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