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看书的女孩,已在文学世界里闪闪“发光”
新黄河  昨天 16:00

新黄河记者:刘瑞祥  

最近几年,钱幸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国内各大文学期刊上,这位来自山东泰安的年轻姑娘凭借着其独特的文学表现力和充沛的创作热情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关注、喜爱。作为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张炜工作室学员,她正在通过一部部有分量的作品,不断证明着自己在文学创作之路上的巨大潜力。

钱幸从小立志成为作家,但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的“灵机一动”,让她最终去了法学院,并在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自嘲属于文学“圈外人”的她,坦言自己从不缺乏创作的“野心”。正是这种“想要写以及写得更好”的“野心”,让她开始在文坛“发光”:入选鲁迅文学院第五届“培根工程”,小说《二十一日酉时》荣登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影视改编文学IP”榜,拿下“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澳门文学奖”等重要奖项。钱幸用自己的方式,让初高中时常偷偷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书的女孩找到了一条通往文学灯塔的康庄大道。

近期,钱幸再有佳作问世。小说月报原创版推出了她的新长篇《何人到白云》,据作者介绍,这部作品创作于2021年,聚焦三、四线城市的家庭和婚姻生活,“它脱胎于我对童年贫穷和孤独的理解,是从虚构中捏出来的作品。”

作家都是敏感的,又极易共情。钱幸在书写的同时,对自己也有了更深的了解。面对工作生活的压力、挑战和困难,钱幸渴望与读者形成一种共鸣。这种情感表达,她借用今年发表在《中国作家》上的中篇小说《淘澄飞跌》里周蕾的两句口头禅对记者说,“‘来都来了’‘坏事变好事’。”

“对人生的困惑,找不到答案,就诉诸小说”

在生活中,钱幸与所有人一样,经历着结婚生女、职场生活、婆媳关系,又因为工作关系,常看到那些脆弱的、纠结的、无奈的、痛苦的人和事。“这些自身和他人的处境,挤压在我身体里很久,像高压锅,想要说的话就咕嘟咕嘟鬻出来。对人生的困惑,找不到答案,就诉诸小说。我在书写中寻找一些命题的答案。”钱幸表示,《何人到白云》就是送给母亲的一份“礼物”。

在书中,单身母亲陈春兰是小说的核心,是灵魂人物。“因为在我的阅读生涯中还没有遇到这样一个母亲的形象,最终促使我想要把她创造出来。”在钱幸笔下,陈春兰有着种种的缺点:自私、“公主病”、爱表现、“恋子”,甚至有点“表演型人格”,“但她又特别坚韧,特别能吃苦,寻求生活中哪怕是卑微的快乐,有一点点希望,就能生出幻想,让自己忍耐住生活的困苦。”钱幸在小说中,营造出这样的家庭氛围,脱胎于卑微和贫困的“孤独”被描写得淋漓尽致。

小说不仅写了单亲母亲的“孤独”,还有饱受贫窘和失意的谢家姐弟的“孤独”,甚至谢亦敏的丈夫余成龙、公公余建国,包括加速这个家庭表层崩坍的外来者柳岸和秦一双、谢亦然的岳父母,这些人也有着各自的孤独处境。“他们在相互碰撞和踽踽独行中,寻找着精神的出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在感到疲惫、倦怠、孤独时,如何自处和他处呢?我在小说里寻找着答案。”钱幸说。

在文学万花筒中看到世界的绚烂多彩

文学的野心让钱幸收获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也会让她时常陷入挫败和焦虑。“它像鞭子,时时抽打我,但从灵魂的皮开肉绽中,却生出了更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就是创可贴,是安慰剂,让破碎的我,重新完整,然后再次接受鞭打。”

钱幸坦言,文学是她的毒药和解药。“说毒药,是因为有时感到它在奴役我,我需要不断地在小说中解剖自己的内心深处,好像打开了一扇黑暗大门,而且写作并不是时时刻刻都令自己满意的,不满意的时候我也想写,那时候一字一句都是在自我奴役和惩罚。好在,我一直苦中作乐。说它是解药,是因为我平时的生活很循规蹈矩,两点一线。写作是一种出口,一扇窗户。我从万花筒单调的一端放眼望去,看到了世界的绚烂多彩。”钱幸说,在不得不与生活和解、不得不去妥协的过程中,让心脏长出了更多褶皱。

对文学的执着,让她决定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文学创作专业研究生。在北师大学习中,她感受到了校园的美好、时间的宝贵,“当你成为一个社会人,已经被社会淬炼和摔打过,再回到校园,那种亲切、纯粹、简单、自在,就像蚌中的珍珠一样绚烂,甚至绚烂得有些夺目了,这个对我来说是特别珍贵和新鲜的体验。”

一年四部作品出版,写长篇时中短篇迎面招手

今年,是钱幸创作丰收的一年,有四本书出版。长篇《危险辩护》(已出版),讲述了一个女律师的职场和爱情生活,带着真诚和悲悯的底色;2022年度“21世纪文学之星”项目入选的小说集《冷静期》(已出版),聚焦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10月份即将上市的中篇小说集《二十一日酉时》,收录了《皮影》《二十一日酉时》《巡山久不归》《食宴》等的作品,相关篇目被选刊多次选载;长篇小说《何人到白云》将于11月份左右上市。

钱幸还向记者透露,她最近暂停了中短篇的创作,一直在写一部长篇小说《边缘》。“是一个披着社会派悬疑外衣的传统类型小说。三条线索,四个人,十五年,由一桩‘相约自杀’的案件引发,隐匿着所有人的命运。”钱幸说,她想要写的是人在这个喧嚣浮躁社会的一种夹缝生存。“不管是被侮辱的女人,还是网络‘喷手’,是法官,还是职场备受碾压的人,抑或女明星——他们的命运震荡在一起,也折射着我对这个世界,对当下生活的一种理解吧。”

钱幸表示,在写这个长篇时,不断地也有新的中短篇向她迎面招手,“比如一个讲鲁西南丧葬文化的小说《原身脱空》,还有一个聚焦老动物与老年人的马戏团的故事《猛兽同行》,此外,我又想到了两个非常好的题目《警迹人》和《身份犯》,大概明年会写出来吧。”

校对:刘恬 李莉  编辑:刘玉红  剪辑:王瑶华